“我早已知晓一切,却仍不快乐。”
——歌德《浮士德》
![]()
这一期,
我们从“浮士德的永恒不满足”出发,
回望自己在生活中的追寻:
我们在追什么?
我们为什么不敢停下?
我们还能不能,
在一刻的宁静里,
重新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欢迎来到——
戏剧疗愈第7期
「经典系列·浮士德No.7无尽的追寻」
![]()
时间:
11月2日(周日) 19:00
地点:
北京蜂巢剧场排练场
时长:
约100min
定价:
258元(老客专享)
268元(新客)
主理人
01
![]()
李静怡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专业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青年演员
戏剧教育高级教师|苔芽疗愈发起人
![]()
庞睿
英国利兹大学应用戏剧与干预硕士
话剧演员|戏剧教育高级教师
应用戏剧实践者|日常变奏戏剧工作室发起人
本期特邀嘉宾
02
![]()
王颖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签约演员。
代表作品:《恋爱的犀牛》、《死水边的美人鱼》、《成都偷心》、《臭虫》、《莎士比亚和狼》、《有天使飞过》、《金色甲壳虫》、《浮士德》等。
01
“当代浮士德”?
我们的「意义病」
浮士德不是一个罪人,
而是一个“太想要意义”的人。
他拥有知识、地位、才华,却仍然感到空虚;他追求更多、更快、更深——最终发现,所有“更多”都无法填满那个“还不够”的黑洞。
![]()
而这正是现代人共有的处境——我们不停努力、规划、修行、内耗、更新,却越来越难感受到满足。
![]()
浮士德的悲剧,
不是“他堕落了”,
而是“他永远停不下来”。
![]()
这一期,
我们不讲神话,
而是在讲现实的“意义病”。
![]()
永远的焦虑
永远的计划
永远的不够
浮士德要我们抬高头颅
直面那个被压抑的部分——
“我其实想停下来。”
02
在呼吸中
找回“足够”的力量
我们不讲“交易”,
而讲“追寻”。
参与者将在剧场中成为“现代浮士德”——
一个被时间、信息与期待推着走的人。
![]()
【在这里,我们讨论……】
不满足的循环
我们为何总觉得
“再多一点就好了”?
失去的当下
当人活成了
“目标机器”,灵魂去了哪里?
暂停的勇气
如何在不停奔跑的世界里停下来,重新看清自己?
![]()
我们想让参与者们
在剧场里
找到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有方向,但不被方向吞噬;
有追求,但不以结果定义自我。
![]()
浮士德一生都在奔跑,
直到他临终那一刻,
才说出那句:
“停下来吧,这一刻真美。”
![]()
也许,
所谓救赎不是放弃追寻,
而是终于能在奔跑中——
停下来,
看清自己还在“活着”。
注:请大家穿着舒适、便于活动的衣装与鞋袜!
⬇️扫码对应场次报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