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居民“只存不花”背后:房地产支柱作用与经济循环困局

0
分享至

居民“只存不花”背后:房地产支柱作用与经济循环困局

现在,居民“只存款不消费”的现象愈发明显,成了当前经济中的一个特殊问题。

我看到一组数据:2020年之前,居民存款总额约70万亿元;可到了2025年的现在,这一数字已突破160万亿元——短短5年,居民存款足足增长了90万亿元。为什么大家会把钱都攥在手里呢?

其实普通家庭并非没有消费能力。咱们本来就有省吃俭用存钱的习惯,但这几年的“存钱”,早已不是单纯的习惯,而是一种“应对”——对经济低迷的主动应对,所以大家才会紧紧攥着钱不肯松。

这种现象直接导致银行资金大量堆积。早有说法称,M2(广义货币供应量)规模应大致是GDP的2倍。目前我国GDP约136万亿元,对应合理的M2规模约270万亿元,可实际数据却达到了335万亿元。这么多资金常年趴在银行里不流动,像被“堵死”了一样,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些年的经济下滑、就业岗位减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追根溯源,都是从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开始的。

而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的核心原因,很多人没看清——其实是作为经济支柱的房地产行业出现了颓势。要知道,房产占居民家庭财富的60%到70%,一旦这个“最大资产”贬值,居民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还债,甚至可能从“正资产”变成“负资产”。这种情况下,大家想的不是拿钱消费,而是攥紧手里的资金,应对可能到来的资产进一步下跌。

换个角度看,前些年楼市向好、经济旺盛时,人们觉得就业容易、赚钱也容易,对未来生活有信心,自然愿意消费。过去总有人觉得“不买房,钱就会花在别的地方”,可现在现实是:居民不买房,其他东西也很少买了。

要知道,过去居民消费里“大件”占比高,不只是买猪肉、白菜这些日常用品。买了房子,才会间接带动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的需求;买了房子,才会装修,才会有家居、家电的消费——没房子,买了空调都没地方挂。所以说,消费不是空谈,得有具体的需求支撑,而房子恰恰是很多消费的“起点”。

一旦居民不买房,很多相关行业的消费需求就会直接消失。所以国家出台“以旧换新”等政策,想在楼市颓势中尽量减少损失,但“覆巢之下无完卵”,房地产一旦走弱,受影响的行业远不止一两个。就像今年,汽车行业也出现了萎缩,只有军工、航天等国家直接投资的领域保持稳定。

有人可能会说:“我跟房地产没关系,就是个路边摆摊的,能受什么影响?”你不妨看看:写字楼里上班的人少了,来小摊吃饭的人自然就少了——很多看似无关的行业,其实都和“源头就业”挂钩。“就业拉动就业”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房地产和建筑业能拉动钢铁、水泥、布艺生产,进而带动服务业就业。可一旦房地产这个“源头”堵了,前面的行业衰退,后面的行业也会跟着受牵连。

这就像看病,好医生不会只治“腰疼腿疼”,而是会找到病根——比如某个脏器出了问题。现在我们也能把经济问题“剖开”看:核心症结,就在于没认清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重要性。

我倒想反问一句:你能找出一个不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国家吗?大概率找不到,唯一特殊的可能是朝鲜——朝鲜没有房地产产业,但有建筑业。

再看国外案例:美国经济哪怕不算旺盛,房价也一直稳步上涨,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美国人会选房地产商当总统;日本曾经历20年经济低迷,就是因为没找到扭转楼市的方向,直到2012年调整策略、参考美国经验,才重新激活经济,年轻人也重拾对未来的希望——这说明在日本,房地产同样是支柱产业。

回到国内,当前我们面临“两个有效需求”的问题:

一方面是高收入居民的有效需求不足——不是他们没钱,而是原来能带动大额消费的“大件”(比如房产)被限购了,所以我一直呼吁放开相关限制;另一方面是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没被满足——他们不是不缺房子,而是缺乏获取住房的渠道。如果能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从“高收入群体放开限购”和“低收入群体保障供给”两端发力,形成大规模有效供给,就能催生新的需求、激活新的消费,经济循环自然会好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啊!又是腿筋拉伤!NBA状元郎都顶不住

啊!又是腿筋拉伤!NBA状元郎都顶不住

篮球实战宝典
2025-11-07 19:47:12
A股:股民做好下车准备,信号非常明确,下周将迎来新的变盘

A股:股民做好下车准备,信号非常明确,下周将迎来新的变盘

云鹏叙事
2025-11-08 00:00:03
年轻人不买账,中年人喝不起!茅台跌破1600,终于承认只是瓶酒?

年轻人不买账,中年人喝不起!茅台跌破1600,终于承认只是瓶酒?

金融八卦女
2025-11-05 13:57:48
1-3爆冷,张本智和仰天长啸,比输球可怕的是,日乒一哥地位悬了

1-3爆冷,张本智和仰天长啸,比输球可怕的是,日乒一哥地位悬了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07 22:25:51
绝不当“冤大头”!菲律宾灾情惨烈,西方援助敷衍,中国不能惯着

绝不当“冤大头”!菲律宾灾情惨烈,西方援助敷衍,中国不能惯着

博卜talk
2025-11-07 16:27:23
貂皮大衣退货后续,宝妈已社死,老板报警因祸得福,网友争相要买

貂皮大衣退货后续,宝妈已社死,老板报警因祸得福,网友争相要买

观察鉴娱
2025-11-07 10:28:09
上赛季被双杀,曼城上一次英超对利物浦遭遇更长连败是9年前

上赛季被双杀,曼城上一次英超对利物浦遭遇更长连败是9年前

懂球帝
2025-11-08 05:18:46
俄方没想到:冻结俄几千亿的西方,连中方船只都不敢上,乖乖放行

俄方没想到:冻结俄几千亿的西方,连中方船只都不敢上,乖乖放行

古史青云啊
2025-11-07 21:29:06
一个会打扮的女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

一个会打扮的女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

牛弹琴123456
2025-11-06 21:15:04
女生穿成这样去健身房,真的合适吗??

女生穿成这样去健身房,真的合适吗??

健身厨屋
2025-10-20 12:22:34
新规!国家卫健委重磅发文:未经报告,医务人员不得以这种名义科普!

新规!国家卫健委重磅发文:未经报告,医务人员不得以这种名义科普!

华医网
2025-11-08 05:41:52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释放强烈信号,陈宇汐说对了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释放强烈信号,陈宇汐说对了

探源历史
2025-11-06 08:50:00
河北婚车遭拦截!50条香烟才放行,僵持1小时新娘气哭,官方回应

河北婚车遭拦截!50条香烟才放行,僵持1小时新娘气哭,官方回应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07 02:09:41
荷兰政府花200亿挽留无效,光刻机巨头ASML为何执意从老家搬走?

荷兰政府花200亿挽留无效,光刻机巨头ASML为何执意从老家搬走?

凡知
2025-11-06 11:38:13
一句话炸掉5000亿美元市值!OpenAI紧急“救火”

一句话炸掉5000亿美元市值!OpenAI紧急“救火”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7 18:19:04
民进党征召苏巧慧参选新北市长,郭正亮:这三人会一个个被消灭

民进党征召苏巧慧参选新北市长,郭正亮:这三人会一个个被消灭

海峡导报社
2025-11-07 07:07:03
一天接3大噩耗,柬埔寨连夜抢运黄金,美财长:这可不是闹着玩

一天接3大噩耗,柬埔寨连夜抢运黄金,美财长:这可不是闹着玩

花小猫的美食日常
2025-11-07 10:13:58
哇塞!电视里看不觉得,没想到现实中身材这么魁梧,太美了

哇塞!电视里看不觉得,没想到现实中身材这么魁梧,太美了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06 10:36:51
辛芷蕾不忍了!疑似6连问回击郝蕾,顺手替王传君出了口“恶气”

辛芷蕾不忍了!疑似6连问回击郝蕾,顺手替王传君出了口“恶气”

丁丁鲤史纪
2025-11-07 17:30:55
四川7名干部任前公示,多人拟任厅级领导职务

四川7名干部任前公示,多人拟任厅级领导职务

鲁中晨报
2025-11-07 17:04:06
2025-11-08 07:36:49
流苏晚晴 incentive-icons
流苏晚晴
爱分享的小仙女
11248文章数 68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全国2025唯一“开盘即百亿”在广州诞生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教育
游戏
健康
本地
数码

教育要闻

三部门:3至6岁儿童尽量避免接触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

海的那边是什么?我会自己去看"/>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海的那边是什么?我会自己去看 廉颇 2025-11-07 返回专栏首页 作者:...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数码要闻

受AI热潮推动 全球DRAM内存价格暴涨172% 创下历史新高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