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以为全球贸易摩擦依旧是中美两家的“二人转”时,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前段时间在北京的一番话,在东亚乃至全球的舆论场里炸开了锅。
这事儿发生在今年7月初的清华园,在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这位已经远离政治中心的日本前首相,面对着台下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语出惊人。
![]()
鸠山由纪夫直言不讳地表示,面对特朗普政府咄咄逼人的关税大棒和霸权行径,中国不应该,也没必要一个人硬扛,而是应该立刻与日本、韩国加强合作,形成一个“中日韩联合”的稳固阵营来共同应对。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
要知道,在主流的认知里,日韩作为美国在东亚最核心的军事盟友,几乎是被深度“绑定”在美国战车上的。
让它们“调转枪口”,和中国联手对抗美国,这听起来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但鸠山由纪夫的这番话,真的只是一个退休政客的“胡言乱语”吗?
![]()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抱团
这事儿的导火索,得从特朗普重返白宫说起。
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总统,一上任就重启了那套熟悉的“美国优先”剧本,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关税战。
![]()
根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都收到了来自华盛顿的“关税账单”。
中国的遭遇大家都很清楚,早在今年4月,美国就一度对中国祭出了高达145%的惩罚性关税。
但中国并没有像某些人预期的那样屈服,反而采取了精准有力的反制措施,最终硬是把美国人逼回了谈判桌,先后达成了5月的《日内瓦声明》和6月的伦敦框架协议,暂时稳住了阵脚。
![]()
中国的强硬与韧性,让全世界都看到了,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一味退让是没有出路的。
正当中国这边稍稍喘了口气时,压力瞬间给到了美国的“盟友”——日本和韩国身上。
特朗普的逻辑很简单:连中国都搞定了,你们这些靠我保护的“小兄弟”,难道还敢不听话?
于是,华盛顿对东京和首尔开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刀刀见血,直指日本的汽车、钢铁产业和韩国的半导体、造船业这些“命脉”。
![]()
特朗普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点名,说日本“被惯坏了”,威胁要用“新手段”来对付他们。
这下,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韩国新上任的总统李在明可就坐不住了。
石破茂派出的贸易代表赤泽亮在华盛顿苦谈了三天,最后还是谈崩了。
而韩国那边,李在明的前任尹锡悦就是因为过度亲美,最后落得个身陷囹圄的下场,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日韩两国突然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盟友”身份,在真金白银的国家利益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廉价。
就在前不久的北约峰会,日韩两国甚至罕见地集体缺席,这被外界解读为一种无声的抗议。
就是在这样一种“盟友靠不住,大哥要收费”的尴尬背景下,鸠山由纪夫的“中日韩合作论”应运而生。
![]()
他不再是单纯地呼吁和平,而是给出了一套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解决方案。
鸠山由纪夫的核心逻辑其实非常清晰,他给日本乃至整个东亚指出了四条路,并剖析了各自的利弊。
第一条路,无条件追随美国。
![]()
鸠山由纪夫称之为“失败主义”,因为这条路的基础——“美国永远强大且不会犯错”——这个神话已经破灭了。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美国经济占全球的比重已经从1960年的40%萎缩到了如今的15%左右,影响力肉眼可见地在衰退。
![]()
盲目追随一个正在犯错的“大哥”,只会把自己也拖进沟里。
第二条路,尝试说服美国。
鸠山由纪夫认为这既“天真”又“危险”。
他形容特朗普是个“很难讲道理”的人,你越是想跟他讲道理,他越觉得你软弱可欺,反而会招来更猛烈的打压。
![]()
日本代表在华盛顿的失败谈判,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三条路,与美国彻底决裂。
这又被他视为“短视”行为。
毕竟,美国依然是全球头号强国,在军事、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影响力根深蒂固。
完全无视美国的存在,代价同样巨大,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
排除了这三条路,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鸠山由纪夫提出的第四条路:增强对美独立性,也就是“去风险化”。
怎么增强?
单靠日本自己,国力显然不足以支撑。
![]()
放眼望去,唯一能帮助日本顶住美国压力的,只有身边的邻居——中国和韩国。
所以,鸠山由纪夫的建议是,中国不应该独自面对美国的全部火力,这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而日韩想要摆脱被动局面,也必须借助中国的力量。
三方与其被美国各个击破,不如主动联合起来,形成合力。
这个提议的底气,来源于中日韩三国之间强大的经济联系。
![]()
我们来看一组最新的数据:根据海关总署和相关机构在2024年底的统计,中日韩三国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整个东亚的70%,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也超过了25%。
日本和韩国长期位列中国前五大贸易伙伴。
更重要的是,三国的产业链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最庞大的消费市场;日本在高端材料、精密仪器和汽车制造等领域拥有核心技术;韩国则在半导体、显示面板和造船业上独占鳌头。
可以想象一下,一旦这三个“怪物级”的经济体真正实现深度捆绑,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域大市场,那将释放出何等巨大的能量?
![]()
理想很丰满,现实的骨感
鸠山由纪夫描绘的蓝图固然诱人,但从理想到现实,中间隔着不止一条鸿沟。
中日韩合作这个话题,说了几十年,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背后横亘着三大难以逾越的现实障碍。
![]()
第一个障碍,就是美国。
美国绝不可能坐视自己的两个核心盟友与战略竞争对手“走到一起”。
日韩两国至今仍有大量美军驻扎,其国家安全深度依赖于《美日安保条约》和《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
这种军事上的捆绑,是悬在日韩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华盛顿手里的牌太多了,无论是军事施压、金融制裁,还是策动其国内的亲美势力,都足以让任何试图“脱钩”的政治家付出沉重代价。
美国的目标是在东亚打造一个“小北约”,而不是一个团结的“东亚共同体”。
![]()
第二个障碍,是三国之间根深蒂固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
这些问题就像是埋在三国关系地基下的地雷,时不时就会被引爆,严重侵蚀着本就脆弱的政治互信。
没有高水平的政治互信作为基础,任何深度的经济合作都将是空中楼阁。
![]()
大家可以一起做生意赚钱,但要成为能够“背靠背”抵御外部压力的战略伙伴,目前来看还非常遥远。
第三个障碍,来自日韩两国的内部政治。
鸠山由纪夫虽然贵为前首相,但他的“东亚共同体”理念在日本政坛向来属于“非主流”。
![]()
无论是现在的高市早苗政府,还是韩国的李在明政府,其内部都存在着强大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
任何与中国走近的政策,都会被贴上“危险”的标签,遭到猛烈攻击。
因此,鸠山由纪夫的这番振臂高呼,更像是在一个关键的历史十字路口,为日韩两国指出了一条与以往不同的、充满想象力但又布满荆棘的道路。
![]()
美国的压力是“推力”,三国的经济互补性是“拉力”,而历史包袱和安全捆绑则是巨大的“阻力”。
这三股力量的博弈,将决定东亚未来的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面对鸠山由纪夫抛出的“橄榄枝”,我们既要看到其中的战略机遇,更要保持一份清醒和审慎。
![]()
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的,我们应该对此“从长计议”,稳步推进,而不是“轻率下场”。
中国的角色,不应该是去主动“拉拢”谁来对抗谁,而是要坚持自己既定的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方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增强自身的实力和吸引力。
参考资料:
鸠山由纪夫:“特朗普式美国”或长期延续,东亚需调整战略共同应对 | 世界观
2025-07-04 09:36·中国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