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上海徐汇西岸的FISE极限运动世界巡回赛上,NickBruce可太吸睛了。
这位能完成“甩尾转体接甩尾转体”的骑手,把小轮车骑得腾空而起,在场观众都看得直叫好。
本来想只说他这个动作多厉害,后来发现他跟车队来上海,可不只是为了比个赛。
你想啊,要是单纯参赛,犯不着还安排商业活动,甚至给中国青年车手赠车。
![]()
这背后都是Huffy品牌的心思,想借着这个机会让更多中国人知道它。
而Huffy及其车队,都归高飞控股集团管这家可是国际骑行巨头,总部在香港,专门做骑行和户外品牌的研发制造,业务覆盖50多个国家,旗下还有Batch、Niner这些牌子。
2024年他们自行车销量全球排第三,可有意思的是,在咱们中国市场,知道这家公司和它旗下品牌的人并不多。
![]()
不过今年夏天开始,这情况慢慢变了,他们在国内好几个城市都动了起来。
最先有动作的是Batch品牌,今年6月先开了苏州旗舰店,不到30天,宁波首店也跟着启幕。
我从高飞控股那边了解到,他们打算以深圳旗舰店为起点,慢慢扩大中国市场的布局。
![]()
Batch看着就像是专门为中国市场做的,之前去宁波那家旗舰店时我发现,里面的自行车价格大多在1500到4000块,都是给休闲骑行者准备的公路车,还不用自己组装,买了就能骑。
这种设计真挺贴心,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懂怎么组装自行车,尤其是对休闲骑行的人来说,“即买即用”太重要了。
说到骑行和极限运动,现在中国这一块儿的市场规模可不小。
![]()
有行研数据提过,2024年中国极限运动整体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预计2025年还会保持两位数增速,特别是极限运动装备,卖得特别好。
就拿小轮车来说,专业赛车能卖到2000美金,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1.4万元。
NickBruce自己也说,中国最近几年在极限运动上的投入,真的让人惊讶,而18岁中国小将邓雅文在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项目拿金牌,就是最好的证明。
![]()
邓雅文这枚金牌不光是她自己厉害,也让更多中国人开始关注小轮车,这对Huffy这样的专业品牌来说,可是个好机会。
Huffy靠赛事圈粉,Batch靠门店亲民
Huffy也没闲着,正在中国找可能赞助的对象。
这次HuffyBMX车队负责人NicLong来上海参加FISE赛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
![]()
毕竟现在中国有邓雅文这样的好苗子,还有越来越多喜欢极限运动的人,赞助本土车手,能更快让品牌融入中国市场。
而FISE上海站,刚好成了高飞控股打开市场的跳板。
今年的FISE上海站来了3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900名运动员,比了6个大项目、13项顶级赛事,里面还有两项UCI世界杯赛事,最后决出30多个冠军。
![]()
这么大的赛事规模,能吸引不少关注,高飞控股借着这个平台露脸,效果肯定比单纯打广告好。
而且FISE赛事2014年就进入中国了,主办方法国飓风集团的总裁艾尔维说,他们看着极限运动从以前的小众体育,慢慢变成现在的大众项目,心里也挺感慨。
这不仅让全球极限运动员愿意来中国展示技艺,也让极限运动成了中国市场上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
![]()
这两年他们连续办上海站,商业价值也涨了不少,今年有差不多8万人次去现场看比赛,比去年多了很多。
法国飓风集团也挺懂中国市场,知道要打开市场得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所以今年赛事特意弄了亲子、宠物、轻户外、国潮非遗这些体验区,还吸引了220多家品牌展商有做竞技装备的,有做游戏的,还有卖美食饮品和户外装备的,等于把“体育+生活”的消费生态搭起来了。
![]()
这种模式挺好,不光能来看比赛,还能带着孩子玩,或者买点喜欢的东西,能留住更多人,也让极限运动不只是“比赛”,更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把极限运动变成“体育+生活”
举办地徐汇区也借着FISE这个国际赛事IP,把“上海之夏”“上海体育消费节”这些城市活动串起来,整合了文体旅商的资源,弄出一个“可观、可赛、可玩、可购”的体育消费区域。
![]()
这对上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来说,也是个不错的创新案例。
再说上海西岸,本身就定位成徐汇滨江高品质的文体休闲带,想形成“体育+文旅+金融+创意”的复合产业生态。
除了滨江步道,还建了滑板公园、篮球场、攀岩墙这些公共运动设施,平时不少青少年和白领都会去那儿运动。
![]()
尤其是滨江南段的极限运动设施,成了小轮车、滑板这些运动从小众走向大众的窗口。
高飞控股选择在这儿办活动,也算是选对了地方既能借西岸的运动氛围吸引目标人群,也能借着西岸的区位优势,让品牌更贴近城市消费场景。
其实说到底,高飞控股能借着FISE赛事在国内打开局面,一方面是选对了品牌策略,Huffy抓专业市场、Batch抓大众市场,刚好覆盖不同人群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赶上了中国极限运动发展的好时候。
![]()
现在中国极限运动越来越火,市场也在往上走,高飞控股要是能继续深化本土化,比如多关注中国本土运动员,或者往更多城市开Batch门店,说不定能在中国市场占更多份额。
而对中国极限运动来说,有这样的国际品牌进来也不是坏事。
品牌带来的不仅是产品,还有赛事运营、装备研发的经验,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
这种品牌和市场互相成就的事儿,在现在的消费环境里,其实挺难得的。
毕竟对消费者来说,能有更多选择,能接触到更专业的运动资源,才是最实在的好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