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消费日报官方微博)
转自:消费日报官方微博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第七批新职业目录,在42个新工种中,“服务犬驯养师”作为“宠物驯导师”下的新工种正式“入编”。这不仅为从业者确立了统一的职业身份,更推动这一小众而又非常重要的职业走入大众视野,提升了行业社会认知度。
如今,服务犬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精神抚慰犬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导盲犬助力视障人士实现独立出行,军警犬在搜救、安检等任务中表现卓越,嗅探犬更在医学领域展现出早期疾病筛查能力......
这些专业的人类助手是如何培养而成的?近日,记者走进北京动物潜能生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动物潜能研究院”),探访服务犬驯养师的工作日常。
![]()
图为布丁在服务犬驯养师宋盈的引导下跨过障碍物。
叩开“星星的孩子”的精神世界大门
10月13日上午10点,动物潜能研究院的训练场已是一派井然有序、热火朝天的景象。拉布拉多犬拉布布闻令即吠、声音洪亮,捷克罗素梗犬Yuki敏捷地跨越障碍、冲上攀爬架,史宾格犬布丁紧贴服务犬驯养师顺利完成随行课目,初来不久的广西猎犬Sandy则在认真巩固“坐”“卧”等基础指令……
![]()
图为Sandy正跟随驯养师俞凡帆的指令完成握手动作。
“我们对精神抚慰犬主要进行服从性训练,目标是让它们的情绪更稳定,更好地适应人类日常生活规范,比如不随地排泄、不随意啃咬、不无故离开主人。”动物潜能研究院院长李昊原向记者介绍道,精神抚慰犬即经过专门训练,为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孤独症等情况的人士提供安抚、物品检索等帮助的犬只。
研究表明,在与狗狗互动的过程中,人体内的催产素水平会显著上升,这有助于缓解焦虑、恐惧和紧张等情绪。李昊原向记者分享了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服务经历:“我们曾带着精神抚慰犬去陪伴像孤独症孩子和认知障碍老人这样的群体。在一次活动中,一个十二三岁的孤独症男孩在狗狗进入场地25分钟后,突然开口说话了。”当时,男孩紧紧抱住狗狗不愿松手,连说“狗狗来”,又转头看向他的爸爸说“爸爸来”。那一刻,孩子的父母在一旁泪流不止。
李昊原感慨道:“孤独症患者学习新词汇的能力通常很弱,有时一年也掌握不了一两个新词。家长努力教导多年未见明显改变,而狗狗走进他的世界仅二十多分钟,孩子竟主动说出新词,不仅建立起与狗狗的情感联结,更增进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他强调,“这件事让我们深刻意识到这份工作的价值,也是我们将精神抚慰犬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的原因。”
业内人士指出,服务犬驯养师不仅是新兴的就业方向,更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他们所训练的精神抚慰犬已逐步进入医院、养老机构及特殊教育学校,为那些身处焦虑、孤独或创伤中的人群提供独特的情感支持。
挖掘“天选之狗”培养人类专业助手
要培养出一只合格的服务犬,首先要通过严格的基因筛选。“在犬科动物群体中,存在‘头狗’、随从、捕猎者及‘保姆’。”李昊原介绍道,“我们定位了8个与‘保姆基因’相关的点位,能够筛选出天性温和、在压力环境下不易反抗的个体。这类犬只更适合投入后续训练,从而降低实际服务中的风险。”
基因筛选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关键在于系统化专业训练。据介绍,服务犬驯养师每天不仅要进行“坐、卧、等待、随行”等基础指令的训练,还会加入社会化与脱敏训练,确保狗狗在面对不同环境、声响、动物或人类时,都能保持冷静和稳定。
“我们需要反复强化受训犬只对听觉与触觉指令的反应,固化它们的肌肉记忆。一个指令常常需要重复成百上千次。” 服务犬驯养师马寅生说。
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训练,为服务犬的专业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
图为在驯养师丁伟涛的指令下,拉布布发出洪亮吠叫。
“我们不是在训练宠物,而是在培养能改变他人生活的专业助手。”今年41岁的丁伟涛从基金销售转行成为服务犬驯养师。他坦言,虽然出于热爱入行,但实际工作的专业程度远超想象。“从狗狗的情绪管理到与人的配合,这是一项全流程的复杂工作。越深入越觉得学问大,丝毫不比其他行业简单。”他说。
![]()
图为Yuki在服务犬驯养师杜炎炎的引导下冲上攀爬架。
同样因喜爱狗狗而选择这一职业的杜炎炎,在大三时转入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她将训练过程比喻为“在白纸上作画”:“狗狗就像一张白纸,你教什么,它就学什么。有时一个指令要重复很多遍,但作为服务犬驯养师必须保持耐心。只要我们不去强化错误行为,只奖励狗狗表现得好的地方,它们就会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李昊原告诉记者,由于服务对象多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士,服务犬驯养师不仅需掌握动物行为学与心理学,还要学习基础的人类心理学与临床知识,以更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为此,动物潜能研究院为服务犬驯养师提供了涵盖理论与实操的完整课程体系,助力他们成为连接服务犬与人类的桥梁。
标准制定启动 职业规范化建设迈入新阶段
除精神抚慰犬外,导盲犬、助残犬、助听犬、嗅探犬等也都属于服务犬的范畴。“每只狗狗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特质,才能充分发掘其潜能。”李昊原举例说明,“例如医学嗅探犬能够通过气味识别恶性肿瘤,以及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目前,这类服务犬的培养工作也正在动物潜能研究院推进。”
尽管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但服务犬驯养师这一新兴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据了解,全国多所涉农职业院校已开设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包括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等。数据显示,2023年该专业毕业生数量达7000余人。然而,部分院校的课程设计与实际应用场景存在脱节,且行业需求端尚未完全打开,当下能提供的对口岗位与毕业生的期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新工种的发布让从业者们满怀期待。李昊原表示:“服务犬驯养师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目录,将有力推动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提升其社会地位。我们正在编订相关教材,期待未来能与院校展开合作——学校按行业需求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便能直接进入研究院工作。通过产教融合,为行业持续输送合格服务犬驯养师。”
值得一提的是,将于11月首演的儿童情景剧《Good Dog!小狗不丢脸》所有“演员”均由动物潜能研究院训练的精神抚慰犬担任。”这既是创新性地应用服务犬开展少儿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更展现出这一职业发展的多元可能。
“我选择这个职业,正是看中其广阔的就业前景。”20岁的服务犬驯养师宋盈告诉记者,“如今人们的需求已从基本的衣食住行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陪伴与支持,而服务犬驯养正回应了这一需求。”21岁的俞凡帆同样对未来充满信心:“随着服务犬驯养师成为新工种,这个行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国礼仪休闲用品工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秘书长张琳指出,服务犬驯养师作为专业化、人性化的新兴职业,正逐步走进公众视野。目前,国内服务犬驯养师队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面临人才稀缺、标准尚未统一、社会认知不足等问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与社会需求。协会将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的协作,推动服务犬驯养师职业体系建设,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提升行业社会认可度。
据了解,中国礼仪休闲用品工业协会于10月30日召开《服务犬驯养师》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启动会,标志着该职业规范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文|摄 记者 黄芷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