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诵蜀韵 花乡遇故知
重阳节朗诵盛会札记
陈启琳
2025年10月23日,应知见诗社社长、四川省朗诵演讲艺术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宋彧盛情相邀,我与妻子冒着蒙蒙细雨,驱车前往成都市三圣花乡,参加四川省第二届“锦欣杯”中老年朗诵大赛决赛暨重阳节文艺演出,共赴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盛宴。活动现场,既有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长者,也有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青年,参与者或载歌载舞展多才多艺,或豪情满怀诉赤诚之心,以真挚情感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与伟大的民族,生动诠释了广大中老年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良好精神风貌。
本次朗诵大赛以“蜀韵传承・银龄之声”为主题,由四川省朗诵演讲艺术发展促进会与四川省老干部活动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全省各地的中老年朗诵爱好者齐聚一堂,以饱含深情的声音,演绎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将新时代中老年群体的“银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午,由宋彧、刘培勇、张婷旺三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围绕“普通话标准度”“情感表达感染力”“舞台表现完整性”三个维度,开展公平公正的评审工作。22组从前期选拔中脱颖而出的晋级选手依次登台,朗诵内容兼具红色作品的激昂澎湃与蜀地诗文的细腻温婉。选手们以声传情、以情动人,让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文化内涵直抵人心。决赛期间特别设置“评委现场点评”环节,评审团针对每位选手的表现逐一提出专业改进建议,为中老年朗诵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学习、共同提升的优质平台。
下午,朗诵大赛颁奖典礼暨重阳节文艺演出迎来高潮。知见诗社顾问、四川省政协智库成员、四川卫健文联副主席、原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杜波,四川省朗诵演讲艺术发展促进会党支部书记周钢分别致辞,字里行间满含对巴蜀文化传承与“银龄事业”蓬勃发展的殷切期许。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与知见诗社文艺家的联合支持下,杜波、宋彧赠送了《巴蜀史志》《浣花诗文》等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图书,为巴蜀文化传承与延续注入了鲜活的实体载体。
活动期间,笔者有幸与杜波同志相识。杜波系广安邻水人,曾在革命老区达州、巴中深耕多年,后调任省卫生厅担任领导职务。交流中,我们谈及几位广安籍领导与同事,他们皆是我十分敬重的良师益友。昨晚至今日,我潜心拜读杜波的专著《浣花诗文》,书中内容引人入胜,让我爱不释手,如获至宝。这部诗文集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收录各类作品300余篇,涵盖诗、词、专题、楹联、现代诗、散文、演讲、心得等多种体裁,堪称一部个人文化与精神历程的缩影。
回溯40年前的1985年,我从国家级贫困县南充县参军入伍,军旅生涯第一站便是从广安前锋火车站启程。1994年,我参与成都军区13集团军新兵团接兵,曾踏上广安这片热土。2004年转业至省纪委后,因工作更是多次前往广安。广安与南充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同属川东北经济区,这份地域情缘早已深埋心底。如今在三圣花乡偶遇杜波这位老乡,真是“花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
为表达对杜波同志的敬重,对知识与文化的珍视,我自费购买《浣花诗文》20册并赋诗二首,分享给部分领导、好友与家族晚辈,让这份文化馨香传递下去。
朗诵盛会感怀
知见诗社盛情邀,蒙蒙细雨驾车遥。
蜀韵悠扬传雅调,银龄风采响云霄。
文化盛宴令人醉,老有所为气自骄。
红色篇章歌盛世,巴蜀史志传四方。
花乡逢故旧
金秋十月桂花香,三圣花乡遇老乡。
德高望重杜波兄,少年才情见报章。
笔耕不辍数十载,诗词歌赋韵流芳。
浣花诗文三百章,家国情怀溢墨香。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启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