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与电磁的博弈:特朗普叫停背后的航母技术迷思…
10 月 28 日,横须贺基地的海风裹挟着意外决策,访日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同登上 “乔治・华盛顿” 号核动力航母。
在对现场美军官兵的演讲中,他突然话锋一转,两次向舰员发问:“你们觉得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哪个更好?” 当听到 “蒸汽弹射” 的回应时,特朗普立刻抬高声调,将电磁弹射斥为 “愚蠢、荒唐” 的发明。
![]()
这场戏剧性表态,让持续半个世纪的弹射技术之争再度成为全球焦点。
“我非常懂造船。” 特朗普在演讲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并抛出具体指控:“他们在电磁弹射器上花了 9.93 亿美元,而我们本来就有蒸汽系统,已经用了 50 年,效果好得很。”
![]()
他特意以福特级航母为例,将其上的电磁弹射系统称为 “花费了几十亿美元的愚蠢电力系统”,调侃道:“一旦它坏了,你就得派人去麻省理工学院,把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请过来维修。” 相比之下,他对着舰员竖起大拇指:“蒸汽弹射用锤子和喷灯就能修好,效果一样好,甚至更好。”
![]()
这位总统的不满还延伸到航母升降机。“现在的新玩意儿是磁铁,以前用的液压系统就算被雷击也没事。但你拿一小杯水倒在磁铁上,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他环顾甲板直言,“每台拖拉机、每台挖掘机都用液压,偏偏有人决定在航母上用磁铁。”
![]()
话音刚落,他便宣布重磅决定:“我将签署行政命令,以后建造航母,弹射器必须用蒸汽,升降机必须用液压。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出问题。” 为强化立场,他多次重申 “我是认真的”。
更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还提到了审美层面的考量:“我特别喜欢看到那美丽的蒸汽从甲板上喷涌而出的景象,用电磁系统的话,你就看不到这个了。”
![]()
这一表述与他长期以来对电磁弹射的质疑形成呼应 —— 早在 2017 年,他就批评该系统 “多花数亿美元且毫无作用”,2019 年更指责其导致福特级航母工程延误、成本超支。
从技术本质看,两种弹射系统堪称新旧工业时代的缩影。蒸汽弹射作为服役半世纪的 “老将”,依托高压蒸汽推动活塞做功,全球 65% 的现役核动力航母仍在沿用。
![]()
其核心优势在于成熟可靠:50 年的实战数据证明,它能在极端海况下稳定运行,且维护仅需基础工具,正如特朗普所言 “用锤子就能修理”。但光鲜背后是难以克服的短板:能量转化效率仅 4%-10%,每次弹射消耗数吨蒸汽,连续作业 16 分钟便需强制冷却,堪称 “能源黑洞”。
![]()
更致命的是推力固化,无法适配轻重各异的舰载机,制约作战体系构建。
电磁弹射则是电力电子时代的技术结晶。通过直线电机与飞轮储能系统,其能量效率飙升至 60% 以上,45 秒即可完成储能,连续弹射时航母仍能保持 30 节航速。
这种 “精准控能” 让它实现 200 千克至 35 吨机型的全覆盖,从歼 - 35 隐身战机到空警 - 600 预警机均能适配。模块化设计更使可动部件减少 70%,故障率低至蒸汽弹射的 1/6。但美军福特级的实践暴露短板:系统复杂导致维护依赖顶尖人才,初期故障率远超设计标准,单条轨道故障便致全系统瘫痪。
特朗普的决策看似倒退,实则折射出美国海军的现实困境。电磁弹射研发超支数十亿美元,却迟迟无法实现 F-35C 的稳定弹射,而中国福建舰已完成三型舰载机弹射测试,形成技术反超。这种落差让 “回归蒸汽” 成为权宜之计 —— 既规避新技术风险,又能快速形成战斗力。
但从长远看,这一选择代价沉重:蒸汽弹射无法适配未来无人机蜂群作战,其 “粗放耗能” 与航母电力化趋势背道而驰。
技术选择从来不止于性能对比。当特朗普沉迷于蒸汽喷涌的 “怀旧美学” 时,中国已通过马伟明团队的技术突破,实现电磁弹射的国产化与实用化。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保守实用主义与技术前瞻性的碰撞。蒸汽弹射或许能解美军燃眉之急,但放弃电磁弹射的技术路线,可能意味着美国在未来海战体系竞争中,输掉更关键的一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