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杨振宁,谁都知道是物理学界的泰斗。
可谁能想到,他的弟弟杨振汉,人生同样“开挂”到让人惊叹!
不深挖真不知道,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才子,在多个领域都闯出了一片天……
![]()
清华园走出的工科才子
1932 年,杨振汉出生在清华园,这地方可不一般,到处都是学术大佬。
他的父亲杨武之是著名数学家,家里常来华罗庚、陈省身这样的客人。
耳濡目染之下,兄弟姐妹个个优秀。
大哥杨振宁专攻物理,而杨振汉偏偏爱上了机械。
![]()
这种选择真挺酷的,不跟风不盲从,只选自己热爱的。
然而“七七事变” 后,平静的日子被打破,他跟着家人颠沛流离,最后在昆明西南联大落脚。
这段艰苦的岁月,没磨掉他的志气,反而让他更懂坚持的意义。
1948 年,16 岁的杨振汉跟着父亲移居上海,站在黄浦江边上,看着来往的轮船,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学能造机器的本事。”
1953 年夏天,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从上海交通大学化工机械专业的校门走出来,手里攥着烫金的毕业证书。
![]()
那时候交大的工科专业比现在还难考,能顺利毕业的都是百里挑一的高材生,街坊邻居见了杨武之,都忍不住夸:“你家老三真是好样的!”
我总觉得,这样的家庭氛围就像 “隐形的老师”,再加上他自己这份不偷懒、不放弃的劲儿,想不优秀都难。
毕竟,能把 “喜欢” 变成 “擅长”,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从工厂到官场,每一步都踩在时代节拍上
大学毕业那天,杨振汉没跟同学去外滩庆祝,而是背着简单的行李,直接坐火车去了北京,直奔冶金部的设计研究院报到。
![]()
1965 年的冬天,组织上调他去上海柴油机厂,刚到厂里时,他没摆大学生的架子,每天穿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跟着老工人在车间里摸爬滚打。
从车间技术副主任到厂长,他用了整整 13 年,每次厂里遇到难啃的技术难题,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
1978 年春天,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当杨振汉拿着代表证走进人民大会堂时,手都有点抖。
这可不是普通的会议,是国家给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认可,坐在台下听报告时,他在笔记本上写了一行字:“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
1983 年,组织调他去上海市进出口办公室,接到通知那天,他特意去外滩走了走,看着江面上越来越多的外国轮船,心里琢磨:“这又是一个新挑战。”
而在1985 年,他担任上海市外经贸委主任期间,干了件轰动全国的大事 —— 创建上海航空公司!
那时候国内的航空公司都是国营的,没人敢尝试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他带着团队跑政策、找资金,光是跟民航局沟通就跑了不下十趟。
![]()
最后飞机首航那天,他站在虹桥机场的跑道边,看着银色的客机冲上蓝天,眼眶都有点红。
除了办航司,他还顶着压力引进了花园饭店、哈根达斯这些 “新鲜玩意儿”。
现在我们去花园饭店喝下午茶,吃哈根达斯的冰淇淋球时,很少有人知道,几十年前,是杨振汉顶着质疑,把这些新鲜事物带到了上海。
我真觉得,他就是那种能精准踩中时代节拍的人。
别人还在犹豫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行动;别人还在观望的时候,他已经把事做成了,这份眼光和魄力,不是谁都有的。
![]()
香港岁月献智谋
1985 年的春天,杨振汉拎着一个黑色的行李箱,踏上了香港的土地,担任东南经济信息中心的副董事长、总经理。
跟之前在工厂搞技术不同,这次他要做的是 “脑力活”—— 研究的都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
他和妻子谭茀芸提出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建议,还被国务院特区办采纳了。
夫妻俩在香港待了七年,却从没忘记自己的根在上海。
![]()
1985 年离开上海前,谭茀芸特意从花市买了两棵香樟树幼苗,夫妻俩一起在自家小花园的角落里挖坑、种树,杨振汉拍着树干说:“等我们回来,这树该长得比人高了。”
后来每次打电话给上海的亲友,他都会问一句:“我们家的香樟树怎么样了?”
他自己在采访里说过:
“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不是做了多少事,而是刚好跟上了祖国进步的步伐 —— 国家需要搞工业的时候,我学了机械;
国家需要搞外贸的时候,我去了经贸口;国家需要研究香港政策的时候,我又到了香港。”
![]()
这种跟国家同频共振的人生,比任何光鲜的头衔都耀眼。
1992 年起,他担任杨谭顾问公司的董事长,还主动当起了广州市政协委员。
每次开政协会议,他都会提前调研,把企业的需求、老百姓的建议一条条记下来,在会上认真发声,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
神仙伴侣并肩行
提到杨振汉,就不能不提他的妻子谭茀芸。
这位女士也是个传奇人物,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助理。
![]()
夫妻俩简直是强强联合,在各自领域都很出色。
1992 年后,他们共同组建公司,携手打拼。
更难得的是,两人都特别低调。
熟悉他们的人都说,他们的贡献比名字响亮多了。
现在很多人追求名利,可他们却默默做事,这种境界太让人敬佩。
杨振汉的兄弟姐妹个个优秀,二哥杨振平是大学物理系教授,妹妹杨振玉是神经生物系研究员,弟弟杨振复毕业于北大。
![]()
但他从没想过靠家人光环,而是靠自己打拼。
这种独立自强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
耄耋之年仍牵挂,一生精彩照后人
如今杨振汉已年逾九旬,可他依然关注着国家发展。
上海开通新隧道、架起新桥梁,他都会带着亲友自驾去看看。
![]()
这份对祖国的热爱,从未减退。
2025 年杨振宁先生逝世时,他连夜从上海赶去见兄长最后一面。
![]()
兄弟情深,让人动容。
回顾他的一生,从清华园的少年到行业领军者,从技术专家到政策谋士,每一个角色都扮演得十分出色。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识分子的担当。
这种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的态度,太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