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一天,杨振宁在范曾家中,对一幅丈二匹的画作赞不绝口,正是他和大数学家陈省身。那么,范曾为何要为两人作画?这背后又隐藏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北京的夏天,总是有点闷,范曾画室的窗子半掩着,远处蝉声聒噪,就在这样一个平常的上午,杨振宁抵达了范曾家。
门一推开,杨先生一身浅色衬衣,步伐不快,进门时还不忘回头看一眼外头的阳光。
他不是第一次来,但这天心情格外不同,因为今天,范曾终于把那幅让陈省身念念不忘的画,摆在了画室中央。
“你看,这幅画是丈二匹。”范曾抬手一指,话音不高,手里还攥着没来得及放下的画笔,指尖上还有墨迹。
杨振宁没有急着上前,只是眯眼看了一会儿,他身子微微前倾,像是怕错过什么细节。
画上,陈省身和他本人正端坐茶桌旁,神态各异,仿佛在专心致志地讨论着什么。画的左上方,还有一首诗,是范曾特意为他们写的。
“当年陈先生跟我说,他很想有一幅我们俩的画。”杨振宁的声音缓下来,像是在忆旧,“可惜他已经走了。”他说到“走了”两个字时,肩膀下意识地塌了一下,整个人突然安静了。
这幅画的故事,还要从两年前说起,那时,陈省身已经91岁了,行动不便,但思路依然清楚。
冬天的一个晚上,陈省身托人给范曾带了句话,说希望能有一幅两人同框的画,留作纪念,范曾不敢怠慢,但也不敢马上动笔。
他心里清楚,画的不是普通合影,而是两位中国科学巨擘,一位是数学界的泰斗,另一位是物理学界的传奇,要画好,不只是技法问题,更是气韵和精神的捕捉。
“他等了我两年。”范曾后来和朋友开玩笑时说,其实心里一直有压力,因为陈省身不是随便开口的人。
这两年里,陈省身偶尔会通过朋友催一催,比如天津的葛墨林教授,有一次,葛墨林打电话来,话还没说完,范曾就先认了,“我知道,老陈又惦记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短促的笑声,其实大家都明白,这幅画,对陈省身来说,是一份结缘的心愿。
陈省身的性格一直很随和,但在这件事上意外地执着,他和范曾的交情不浅,最早还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那时陈省身每次回国,都喜欢和范曾聊上几句,有时候还会拉着他一起喝茶、看画,1990年代,陈省身专程到日本,就为看一场范曾的画展。
两个人的年纪差着二十多岁,却能谈天说地,没什么代沟,杨振宁和范曾的关系,比起陈省身来说就不那么“老友”了,但也很有意思。
杨振宁晚范曾十多岁,第一次见面还是在1979年,那时候的范曾,已经是中国画坛的名人,而杨振宁刚刚拿了诺贝尔奖回国,风头无两。
两个人一开始没太多交集,后来渐渐熟了,杨振宁开始欣赏范曾的画,尤其喜欢他的书法,每次见面,都会聊一会科学和艺术的关系,谁也不觉得对方外行。
“科学是大美,艺术是小美。”范曾私底下说过这句话,杨振宁听了,笑着点头,他觉得,这话说得在理,他们之间的友情,没有那么多仪式,但却很真。
说回到那天画室的场景,画作刚刚完成,范曾其实是有点忐忑的,毕竟,画面上两个人,一个已是百岁老人,一个是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画得好,是本分;要是画得不好,恐怕会被人背后议论。
杨振宁站定后,盯着画面看了一会。他没说漂亮,也没说震撼,只是轻声道了一句,“人的神情都在里边了。”
他用手指了指陈省身的眼睛,“你画得对,他就是喜欢这样微微眯着眼,想问题的时候总是这样。”
画作的右上角,是范曾的题诗,杨振宁最喜欢其中的“真情妙悟铸文章”那句,他觉得,科研跟画画其实一个道理,先得有兴趣,有热情,才能有灵感,最后才有成果。
其实,陈省身在画成之前就已经病重,范曾特意赶去天津医院看他,病床上的陈省身已经说不出太多话,只是用手紧紧握住范曾的手,眼睛里有光。
画作刚晾干的第二天,陈省身就来了,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来欣赏佳作,屋里光线明亮,画就挂在正中间。
陈省身推门进屋,先是站在门口定住了,目光在画上慢慢流转,他没急着说话,像是在辨认画里的每一个细节。
当他走近几步,突然咧嘴一笑,手一挥,语气里透着孩子般的畅快:“这下好了,这画让我们俩都‘活’进去了!”
半年都还没过去,2004年12月初,范曾正在画室画画,电话响了,那天风挺大,他听筒还没贴稳,只听到朱经武低声报了噩耗。
范曾一下子没回过神,手里的画笔悬在半空,半天没放下,他默默把那幅画的照片翻了出来,盯着画面里陈省身的神态出神,许久都没再动笔。。
杨振宁后来也听说了这个消息,感叹良久,他们俩不是整天黏在一起的朋友,但有些情谊,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画面里的两位老人,依旧在茶桌旁,仿佛随时准备开口讨论一个难题,又像是在聊家常。
这幅画的背后,其实藏着三个人的性格和一点点中国知识分子的温情——不热烈,不张扬,但很长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