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娃放学回来,我拉着他一起看了杨振宁教授生前聊他初恋的那个视频。
视频很短,只有三分多钟,但非常值得一看。
我觉得家有青春期小孩的父母,都可以带小孩看看。
看看一个处于青春懵懂期的男孩或女孩,要如何智慧地处理自己的情感与学业,进而确认内心的那条路。
![]()
01
采访中,杨先生是这样说的:
当年,他十六七岁时,在西南联大读书,他父亲杨武之在西南联大教数学。
数学系有个叫张景昭的女孩子,长得很漂亮,多才多艺,还特别活泼,被很多男孩子暗恋。
杨振宁也是暗恋大军中的一员。
![]()
和其他男生不同的是,杨振宁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他父亲是数学系教授,张景昭总来家里向杨父请教数学问题。
这也可见那个年代的师生关系,多么质朴纯粹又真诚敞亮。
如是,杨振宁就能近距离地和张景昭见面聊天,多看人家两眼。
杨父杨母也都非常喜欢美丽又聪慧的张景昭。
杨先生说,每次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一见到张景昭,都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
表面装着若无其事,内心早就翻江倒海。
有时候他还会通过父亲和其他同学,打听张景昭在哪里上课,然后偷偷跑到人家上课的走廊里悄悄候着。
人家上完课后,他装作偶然相逢,这样就能和人家多说几句话。
![]()
这,真是老派暗恋的共性心理啊。
心有千千结,口却种种笨。
多么想告诉她他很喜欢她,但又怕人家不喜欢自己,说出来后连这份偷偷的喜欢都显得很多余。
被这段暗恋折磨一段时间后,杨振宁痛定思痛,决定舍弃这段暗恋——
02
他原话是这样说的:
“我觉得(暗恋)对我很不好。
我本来的心境,像是一片很安静的湖水,张景昭一来,(我心里面)就波涛汹涌,这对我安心念书很不好。
所以我想了想后,决定忘记张景昭。”
![]()
当杨先生觉察到这场暗恋,让自己心神不宁、寝食难安,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全情投入地学习和生活后,他决定舍弃暗恋,忠诚学业。
这种选择里,藏着我最想和青春期小孩分享的课题:
暗恋也好,恋爱也好,在青春年少时都是被理解被允许的。
前提是,它能给你带来正向的反馈。
比如你暗恋一个人,觉得自己更有力量把学业和生活搞好了;
你和一个人相爱后,你们一起成长,都变得越来越好了;
这就说明:
这感情值得,你爱对人了。
反之。
如果它严重影响到你的心境和学业,甚至让你变得越来越糟糕,那这感情就是需要审视或舍弃的。
杨振宁先生高于常人的智慧是,他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就以天才的自控和洞见,参透了这一点:
爱谁,都不能以“伤害自己”为前提的——伤害自己的心境,伤害自己的生活,伤害自己的主业。
当你感到很受伤,很挫败,整个人越来越差后,这爱就不能再继续了。
你要果断放弃它,然后稳住心神,积攒能量,安住自己,去做正事。
![]()
这才是青春之恋,最好的取舍。
这里面,也藏着情感关系中,最底层的逻辑——
03
判断一段感情值不值得,并不是以你付出多少的沉没成本来决定的,而是以你当下真实的感受和状态来决定的。
因为:
当你沉溺于计算沉没成本时,你就会在“我付出这么多”的不甘中,想要攥住那段害你的感情。
而,当你以当下的感受和状态来决定时,你就会马上找到答案:
凡是滋养我的,就是值得的。
凡是消耗我的,就是不值得的。
聪明的人,之所以不会沦为“恋爱脑”,是他们都有着以“我”为本位的主体思维。
这也是强者逻辑:
“我不管对方是谁、说什么、做什么,我更在乎的是我自己的感受、状态和主线任务。
让我得到欢喜自在的,让我不断成长进步的,让我的主线任务越来越好的,才是值得爱的。”
![]()
而愚蠢的人,总是把自己当作礼物,献祭给别人。
还特别在意自己的献祭,别人是不是满意。
一旦对方不满意,他们就会在过度反思中质问自己:“是我做的不够好吗?”
这种任由他人审判自己的客体思维,是一切情爱悲剧的源头:
当你把自己当作鱼肉,放到案板上任人宰割,还问别人杀得够不够爽时,受害和被害就是你的宿命。
甚至。
你明明发现对方根本不爱你,你已经被对方吃干抹净,还一次次违背自己的感受和心境,去卑微地当圣母或舔狗。
那,你注定在情爱中跌落悲剧。
说句真心话:
网络上,那些看似五花八门的婚恋惨案,几乎都是有原罪的。
这原罪就是,有些人根本不爱自己,却奢望从骗子或杀人犯那里,得到百年好合。
这不是笑话吗?
当一个人总是联合别人欺负他(她)自己时,注定是腹背受敌的。
因为,爱的真相一直是:
沉稳,自爱,而后爱人。
先自我丰足,才能流向他人。
回到杨振宁先生和初恋的话题——
04
杨振宁说,决定放弃这段暗恋,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因为人一旦动了情,很容易回到老路上,想要得到仰慕者的关注。
但他坚持住了。
坚持放弃这场波涛汹涌的暗恋,坚持回到那个静若湖水的心境。
他依然把张景昭当朋友,只是她再来家中,或在校园相逢,他不再对她趋之若鹜。
他告诫自己,还有更重要更远大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那就是他当时的学业。
那也是后来影响世界物理的伟大研究。
![]()
天才之所以成大事,是有原因的。
因为他很早就过了情关:
爱情,只是人生很渺小的一部分。
一个人值得拥有爱情,但不能把爱情当作全部。
不迷失在小情小爱里,才能在更辽阔的人生版图上,探索出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人生的旷野上,不仅仅有爱情的魅惑,还有高山与湖泊、森林与云朵、花树与草原。
最后——
05
说说杨振宁和初恋的后来。
据杨先生说,张景昭从数学系毕业后,和一个经济系的男同学结婚了。
结婚后,夫妻俩一起到贵州一所中学教书。
再后来,张景昭回北大教书。
1971年,杨振宁从国外回来访问时,她已经去世了。
因病患,因动乱,因其他多种因素的叠加。
关于张景昭缘何在半个世纪前就去世,杨振宁在聊这段往事的最后,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没有去打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有人听到这句话,可能会觉得杨先生过于理智或无情。
我倒是从中,品出了物理学家的另一种深情:
过去心不可得。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亦如流星滑落,春天远去,伊人香消。
臣服无常和事实,是一种赤诚。
何况,对故人的过度窥探,也是对身边人的不尊重。
爱,不管是暗恋,还是相爱,最究竟最本质的意义是:
见过,爱过,心动过,即是永恒。
结局怎样,没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相遇那一刻,我们曾交付过的真心。
爱,不会死亡,只会被珍藏。
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