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秋意渐浓,又到了柿子成熟的时节。一颗颗黄灿灿的柿子挂满枝头,犹如盏盏小灯笼,不仅赏心悦目、滋味甜美,还有着“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
然而,很多人喜爱的时令佳果,却藏着意想不到的健康隐患,宋女士(化名)就因一时贪嘴多吃了几个柿子,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健康风波。
几个柿子下肚,腹部绞痛!
58岁的宋女士身体一向不错,退休生活过得充实又惬意。她素来热爱烹饪,无论是中式炒菜还是西式烘焙都手到擒来,在所有食材中,她对柿子格外偏爱,不仅喜欢直接吃,还常常把柿子做成柿子糕、柿子饼。
上周二晚饭后,宋女士与家人正在客厅看电视,看到茶几上摆放的柿子,一时没忍住,接连吃了好几个。没想到,第二天她的腹部便开始阵阵绞痛,难以忍受,随即被家人紧急送往杭州市中医院就诊。
普外科医生接诊后,为宋女士安排了腹部CT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小肠肠梗阻。医生立即将宋女士收治入院,为她进行了禁食、补液、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希望能通过非手术方式解除梗阻。
然而,宋女士的病情在24小时内急转直下,复查的腹部增强CT显示,肠梗阻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较前加重,并且出现了腹腔积液。
![]()
医生解释,腹腔积液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通常意味着梗阻的肠管可能因为过度膨胀、缺血,出现了渗漏甚至即将坏死的迹象。如果再不干预,可能会导致肠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肚子里长出“石头”
急诊手术救回一命
情况危急,普外科团队经过紧急讨论,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宋女士施行“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无影灯下,当腹腔镜探头探入腹腔,清晰地显示出一段明显扩张、颜色暗红的小肠,这正是梗阻的部位。
确定“病灶”后,手术团队没有选择在腹部做传统的大切口,而是精准地作了一个长约7~8厘米的小切口。当切口打开,一块比鸡蛋还大、坚硬如石的“柿石”紧紧地堵在了小肠肠腔内,将通道堵得严严实实,导致了宋女士的剧烈腹痛。手术团队在腹腔外将这段小肠小心打开,成功取出了这块惹祸的“柿石”,随后仔细地将肠管缝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的肠道功能,也避免了大的手术创伤。
取出柿石后,宋女士扩张的肠管很快恢复了正常的色泽和蠕动。术后,经过普外科医护团队精心治疗和护理,宋女士恢复迅速,腹痛消失,能够正常进食,脸上也恢复了红润,一周后顺利出院。
出院时,宋女士心有余悸地说:“以后再也不敢这么吃柿子了,谢谢医生护士们救了我!”
柿子好吃,但要适可而止
普外科主任医师黄海表示,每到柿子大量上市的季节,都会遇到不少因多食柿子导致肠梗阻的患者。这是因为柿子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和果胶,它们会在胃内与胃酸接触后形成黏稠胶状物,再与其他食物残渣凝结成块,越积越大形成“柿石”。
此外,富含鞣酸的食物,如香蕉、山楂、黑枣等,在特定条件下同样可能形成结石,需引起高度警惕。
如果这些硬块不能从胃中排到肠道,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在胃内不断摩擦,可能出现腹胀、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柿石”进入肠道又无法顺利排出,则可能导致肠梗阻,患者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严重者如不及时就诊,会引发肠坏死,甚至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为了避免“柿石”之扰,享受美味的同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空腹吃柿子:空腹时胃酸浓度高,更容易与鞣酸反应形成结石。
2.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建议每天食用不超过1~2个中等大小的柿子。
3.不要连皮一起吃:柿子皮中的鞣酸含量最高,食用前务必去皮。
4.避免与高蛋白食物同食:如蟹、鱼、牛奶、红薯等,最好间隔一段时间食用。
5.特殊人群需谨慎: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儿童,以及既往有胃大部切除术、肠梗阻病史的患者,应少吃或不吃柿子。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俞茜茜
编辑 潘俐
审核 毛迪 王晨郁
BREAK AWAY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