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
《——【·前言·】——》
蔡京,在朝廷里混了大半辈子,什么手段都使过。
他见风使舵的本事堪称一绝,今天跟着这派,明天投靠那派,只要能往上爬,什么脸面都不要。
凭着这股子狠劲儿,他真就坐到了宰相的位子,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十几年。
可就是这么一个精明透顶的人,最后竟然栽在自己亲儿子手里,落得个饿死破庙的下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从小官到权臣
蔡京这个人打从年轻时候就不安分。
1084年,他37岁,在开封府当个中层干部。你别看这官不算大,但开封是首都,能在这儿混就说明有两下子。
宋神宗那时候正琢磨着立太子的事儿,朝廷里各派势力都在站队。蔡京跟着一个叫蔡确的大官,稀里糊涂就卷进了这场政治风波。
神宗皇帝突然驾崩,新皇帝哲宗才十来岁,太后垂帘听政。
![]()
朝廷里的风向一下子就变了。原来受宠的新党全倒了霉,司马光这些旧党人物重新掌权。
蔡京一看形势不妙,立马就改了口风。别人还在犹豫要不要转向,他已经跑到司马光跟前表忠心了。
司马光这人心眼实在,觉得蔡京办事利落,就把他留了下来。
蔡京给司马光干活那叫一个卖力。司马光想废除王安石变法留下的那些新政策,需要有人去具体执行。
![]()
蔡京二话不说,拿着司马光的指示就去办。他把新法的条文一条条推翻,动作快得惊人。
短短几天时间,那些执行了十几年的政策就被他给废得七七八八。司马光看了都觉得这人能干,对他更加信任了。
可好景不长。旧党内部有人开始翻蔡京的旧账,说他以前是新党的人,现在投靠司马光是墙头草。蔡京这下子左右不是人了。
1086年开始,他被贬到地方上去当官,这一待就是九年。扬州、成都、瀛州,哪儿偏僻往哪儿去。
![]()
夹缝中求生的权谋智慧
被贬的这九年可把蔡京磨练透了。他在地方上一边老老实实干活,一边琢磨朝廷里的风向。
这段时间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官场上混,光有能力不够,还得会看脸色,懂得什么时候该往前冲,什么时候该往后缩。
蔡京在地方上也不闲着。他管理地方政务倒是有一套,把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但他心里明白,真正的舞台还是在京城。
所以他一直关注着朝廷的动静,跟京城里的旧相识保持联系,就等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
1093年,宣仁太后去世,哲宗皇帝开始亲政。
这位年轻皇帝对太后重用旧党、压制新党的做法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他一掌权就开始清算旧党,新党重新得势。蔡京的机会来了。
哲宗听说蔡京当年帮司马光废除新法特别卖力,以为他是旧党的铁杆。这正好成了蔡京重新进入朝廷的敲门砖。
![]()
他被召回京城,很快就升到了户部尚书的位子。你说讽刺吧,当初帮旧党废除新法的那些事,现在反而成了他在新党眼里的功劳。
蔡京这次学精了。他在朝廷里做事格外小心,既不得罪新党的人,也不把话说死。
皇帝让他办什么事,他就办什么事,从不多嘴。这种圆滑的作风让他在复杂的朝堂上站稳了脚跟。
![]()
攀上徽宗的投机之术
1100年,哲宗皇帝突然病死,没留下子嗣。皇位传给了他弟弟赵佶,这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徽宗这人跟他哥完全不一样,他对政治没啥兴趣,倒是喜欢琴棋书画这些风雅之事。
向太后摄政期间提拔了一批中立派官员,蔡京又一次失势,被赶到杭州去当地方官。
蔡京在杭州蹲了一年多,他打听到徽宗皇帝特别爱好书画古董,立马就动了心思。
![]()
恰好他在杭州认识了一个叫童贯的太监。童贯这人在宫里很得徽宗宠信,经常帮皇帝搜罗奇珍异宝。
蔡京跟童贯一拍即合。他开始四处收集名家字画、古玩珍宝,然后通过童贯献给徽宗。
徽宗收到这些宝贝高兴坏了,就问童贯是谁送的。童贯就把蔡京夸了一通,说他不仅懂艺术,办事能力也强。
徽宗对蔡京印象大变。1102年,蔡京被召回京城,一路高升。
![]()
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坐到了宰相的位子。这一年他已经55岁了,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终于爬到了顶峰。
蔡京当上宰相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巩固权力。
他设立了一个叫"讲议司"的机构,名义上是讨论朝政,实际上把朝廷大小事务都抓在自己手里。
皇帝年轻,又不爱管政事,蔡京就趁机把朝政大权全部揽到自己身上。
![]()
权倾朝野的疯狂时刻
蔡京掌权之后变本加厉。他想起当年被旧党整得那么惨,就开始疯狂报复。他让人立了一块"党人碑",把旧党的人全都刻在上面,说这些人是奸臣。
凡是碑上有名字的,子孙三代都不能当官。这一下子就断了几百个家族的仕途。
朝廷里但凡有人反对蔡京,他就想办法把人家赶出朝廷。有的被贬到边远地区,有的直接被罗织罪名下狱。
![]()
没几年工夫,朝廷里全是他的人。大臣们上朝都不敢说真话,就怕一不小心得罪了这位蔡太师。
蔡京还有个本事,就是会搞钱。徽宗皇帝爱玩,修园林、建宫殿、办宴会,花钱跟流水似的。
国库的钱不够用,蔡京就想出各种花样搜刮民财。他加税、卖官、垄断买卖,老百姓被压榨得苦不堪言。
蔡京搞了个"应奉局",专门给皇帝搜罗奇花异石。江南一带的百姓遭了殃,只要家里有点好东西就被征走。
![]()
房子被拆、田地被毁,敢反抗的就抓起来。老百姓背地里骂蔡京骂得狗血喷头,但朝廷里没人敢管。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几年。蔡京六次进出相位,每次下台没多久又重新爬上来。
别人都觉得奇怪,这人怎么就斗不倒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徽宗离不开他。
别的大臣要么不会搞钱,要么良心还没泯灭不愿意这么干。只有蔡京既能弄到钱,又不顾百姓死活,正合徽宗的心意。
![]()
父子反目的悲惨结局
蔡京的儿子叫蔡攸,从小就跟着父亲在朝廷里混,心机比他爹还重。
蔡攸慢慢在朝廷里站稳脚跟,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势力。父子俩表面上相安无事,暗地里却在争权夺利。
1120年,机会来了。朝廷里有人弹劾蔡京,说他贪污腐败、祸国殃民。
蔡攸没有帮父亲说话,反而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说父亲年纪大了,糊涂了,确实做了不少错事。徽宗本来就对蔡京有些不满,一听这话就把蔡京罢了官。
![]()
蔡京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栽在亲儿子手里。他被赶出京城,心里那个恨啊。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蔡攸上台之后,日子也没好到哪儿去。他跟父亲一样贪婪,把朝政搞得一团糟。这时候金国大军压境,北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
1125年,朝廷里很多人上书要求严惩蔡京父子。徽宗没办法,把蔡京贬到岭南去。
蔡京这时候已经78岁了,被贬到这么远的地方基本就是等死。他带着几个仆人上路,一路上受尽了折磨。
![]()
老百姓知道这就是那个祸害天下的蔡太师,见了他就往身上吐唾沫,没人肯卖给他饭吃。
蔡京走到潭州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他身上带的钱早就花光了,仆人也都跑散了。他躲进一座破庙里,饿得头昏眼花。
庙里的和尚认出他来,也不肯给他饭吃。就这样,这个曾经权倾朝野的宰相,在一座破庙里活活饿死了。死的时候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
![]()
《——【·结语·】——》
蔡京这辈子算是把聪明都用错了地方。他有能力、有手段,要是用在正道上,完全可以成为一代名臣。
可他偏偏选择了投机钻营的路子,为了权力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权力这东西真是靠不住,你再风光,总有落幕的一天。蔡京的下场就是个活生生的教训:告诉后人做人做事得有底线,不然早晚会遭报应!
信息来源
《宋史·蔡京传》
《续资治通鉴长编》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靖康要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