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清朝“王爷”,早年叱咤风云,后来却在北京胡同口摆地摊收旧衣,用尽心思节衣缩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被周恩来点名捞起,毛主席一句“你这小摊就不要接着摆了”,让他重新回到熟悉的舞台,成了人民解放军的马政顾问。这位王爷到底是谁?他的前半生为何跌宕,后半生又如何华丽转身?咱们从头说起。
载涛,爱新觉罗·载涛,光绪皇帝的七弟,宣统皇帝溥仪的七叔,从小便跟着哥哥载沣学练兵,17岁进陆军贵胄学堂,学骑射刺杀,锻炼到恨不得把兵法刻进骨头里。1908年,哥哥做了摄政王,清廷急需改革军制,载涛被委以重任,训练禁卫军,继而远赴法国,在索米骑兵学校深造。那时的他,每天骑着军马狂奔上百里,钻研马匹品系改良、驯养技巧,回国后还写过长篇军事报告,建议引进欧洲马种,搭配本地良种,以提高军队机动性。
![]()
可惜天下大势已去。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清朝覆灭,载涛的抱负顿时无处施展。他曾想东山再起,暗暗联络旧部,谋划“复辟”,可眼见军阀混战、朝代更迭,他也逐渐看清现实:只要皇族一露头,就成了各方争抢的香饽饽。1924年,张作霖大帅请他赛马,故意示弱要他让步,没想到载涛根本不管这些虚名,几鞭下去,张大帅被远远甩在身后。晚宴上,张作霖言明是“想把你拢过来”,载涛却端起酒杯,直言:“不管多大好处,我绝不再出山。”旁人面面相觑——这位昔日的禁卫训练使,如今的王爷,真是宁愿清贫,也不做亡国奴。
![]()
1932年,溥仪跑到东北当“伪皇帝”,叫他出面壮声势,载涛只回了一句:“至死不为亡国伪帝作甚!”嗤之以鼻后,他甚至把陪伴多年的战马全数卖掉,连马鞍马具也付之一炬,对着天空发誓:“日本人一天不滚出中国,我便一天不碰马!”自此闭门不出,拒绝任何接洽,连亲戚登门求援,他都敬而远之。谁都看得出,他这条脊梁,已经硬到骨子里。
![]()
日军侵华期间,北大荒也曾有人劝他利用身份搞个“国难财”,可载涛一口回绝,他的坚守,让街头百姓都敬佩:遇上他买菜讨价还价,一见他姓“爱新觉罗”,没人敢扯他后腿,反而都跟他恭恭敬敬。日寇管他皇族不皇族,炮火下,他选择了旁观与自救,留给后来人的是一段传说。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周恩来总理一直在寻找老皇族的下落。一天,小摊前正有人吆喝“收旧衣”,人群里有人认出那位戴着花格大褂、头发花白的老人,便悄悄告诉人事处:那就是载涛!没多久,周总理亲自来访,跟他拉家常:你这儿摊上生意怎样?家里都好吧?载涛笑得有点不好意思,答:“凑合凑合,靠卖旧衣养几口人。”周总理心里一酸,当即向毛主席禀报。毛主席听后叹道:“这么有本事的人,摆地摊多可惜!”便说:“小摊就不要接着摆了。”
![]()
1950年8月10日,载涛接到毛主席亲笔签发的任命状——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四个大字稳稳地印在纸上,载涛看得热泪盈眶。马政顾问,这就是他的老本行啊!他当场握着毛主席的照片发誓:“定不负重托!”从此,胡同口的小摊彻底收摊,载涛整日泡在军马场,恨不得把法国马制的精髓搬来解放军。
![]()
那年六月,东北某军马场搭起简陋的土阅马台,上面挂着“欢迎载涛顾问指导工作”的横幅,风一吹,破布飘动。看到这幕,载涛心里一阵激动:自己虽没了王爷头衔,但分明又穿越回了旧日的马场。接下来几个月,他奔赴牡丹江、扎兰屯,一趟趟踩进湿泥,跑马圈地,和战士们一起测评马匹血统、改良饲料、加强体能训练,效果立竿见影:战马耐寒力提升,奔跑速度快了近两成,军马伤亡率降到最低。
![]()
紧接着,他又调到西北甘肃,对当地的野马进行选育,带来几匹血统纯正的“法系”马,和当地蒙古汗血宝马交配,试验了一批“杂交后代”,结果比人们预料的还要好,长得壮实,力气大,还不怕拉车。整个解放军的骑兵力量瞬间有了质的飞跃,连老将都惊叹:“咱们的马,往日可从没这么结实过!”
功成之后,载涛还没闲着。1957年,他从马政局转到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当副主任,开始钻研各民族风俗、语言,他觉得搞民族团结,也跟改良马匹一样,都得“摸底、实践、对症下药”。他带着小组深入少数民族乡,跟村民住草房、吃莜面,陪他们赶集、学语言,还把一些民族射箭、骑马的传统技艺写进报告,让中央知道,这些传统对现代体育也有帮助。后来又被提升为全国政协民族组副组长,70多岁还四处奔波,从北京到四川、西藏,无论高山峻岭,他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哪怕腿脚不便,也要挨家挨户听取意见,帮政府完善民族政策。
载涛的一生,从皇室高位到街头摆摊,再到新中国的国家栋梁,他到底靠的是什么?是骨子里的那股倔劲儿——无论摆摊羞不羞,他都说:光靠祖宗吃饭,坐吃山空才可怕;无论被日本人威胁,他都能怒卖战马,发誓不沾国损财;无论周总理毛主席怎么抬举,他都依然埋头苦干,把战争年代的骑兵心得全盘传授。他没有借身份捞好处,却凭真本事赢得了新政府的信任;他没有高谈阔论,却用细致入微的马政方案,让解放军的战马电光火石般地跃出泥泞。那位曾经的满族王爷,用行动回答了“皇族到底该何去何从”的大问题。
今天,当我们站在宽阔的阅兵场上,看着带甲骑兵队整齐划一地奔驰,谁能想到,这套骑乘术的脊梁正是那位曾在胡同口叽叽喳喳地摆地摊的老王爷?载涛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旧时代与新时代,也让我们明白:不管身份如何转折,唯有坚守本心,才能在历史的浪头上立住。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1956年9月5日刊文;《解放军报》军马专刊;《爱新觉罗载涛传》1998年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