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新”味 见匠心
——我市2025年“九月九”真武庙民俗文化活动侧记
◾杨通情 史甜甜
逛千年庙会,赏非遗风采,品特色美食,享民俗之乐……10月27日至29日(农历九月初七至初九),河津市如期开展“麟岛古韵 河津记忆”真武庙民俗文化活动,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这场活动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为讲好河津故事、传播河津文化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活动深度融合时代元素与精细化管理理念,从安全保障的精密部署,到环境卫生的严细整治;从摊位规划的标准统一,到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从文艺汇演的原汁原味,到现代节目的科技感十足……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我市对城市管理与文化传承的匠心,为游客打造别样体验,为文化传承赋予活力。
精细智控护“安全有序”
我市真武庙(原名九龙庙)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这里都会举办为期3天的民俗文化活动,届时游客如织、商贩云集,热闹非凡。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真武庙景区熙攘的人潮中,一套“智慧眼”系统悄然守护着秩序与安全,将每一处动态精准掌控。这是景区新安装的智能人流监控系统,犹如隐形的“秩序管家”,实时捕捉数据,精准统计瞬时客流量、累计景区人数,让安全管控“耳聪目明”。
为办好此次活动,我市提早对真武庙景区进行了提升改造,景区入口及危险地段的警示标语全新焕颜;灵官楼与下行道之间新铺设的小路,巧妙分流人群、减轻通行压力;新建的游客服务中心,医疗室、母婴室、投诉室等功能配备齐全,并陈列展示带有河津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智能讲解系统的上线,满足了不同游客的游览需求。此外,此次活动共组织公安、文旅、市场监管、卫健等12家单位,400余名工作人员为民俗文化活动安全保驾护航。
针对往年群众反映的“停车难、交通堵”的民生痛点,我市精准破题、靶向发力。在九龙大街与龙门大道平交路口开辟临时停车场,有效缓解停车压力;现场安排专人全天候值守引导,暖心指引、有序疏导让车辆进出停放高效顺畅,昔日交通“堵点”变身如今的“顺畅线”,为游客出行扫清障碍。
绣花功夫织“干净整洁”
步入真武庙民俗文化活动现场,焕然一新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各类摊位排列得井然有序,品类多样的小吃、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庙前广场与麟岛路宽阔平坦,通行顺畅无阻;现场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将餐饮美食区与景区游览区清晰分离,实现“逛、吃、游”互不干扰,整个景区呈现出规范有序又充满烟火气的新面貌。
“每年我都会来真武庙游玩,这次感觉和往年大不相同,第一感觉就是干净、宽敞、整齐。边品美食、边看节目、边赏非遗,体验感提升了不少。”来自万荣县的游客秦萌感慨道。
我市在九龙大街北口至河津中学东十字路口1.3公里路段,统一搭建钢架,规划250个固定摊位。同时为满足群众需求,增加了100个临时摊位。此外,景区同步完善服务设施,新增15个游客休息长条椅,并对朝殿坡两侧进行绿化提质,让游客在整洁宽敞的环境中,既能感受民俗文化活动的热闹氛围,也能享受舒适便捷的服务,充分彰显城市治理的温度。
为守护这份洁净,我市增配了保洁人员与作业车辆,加密垃圾清运频次,严格落实“垃圾不落地”管理标准,使全域环境洁净度大幅提高。同时,结合实际,对核心区域道路进行优化梳理,清除占道杂物,拓宽通行空间,如今的庙会主干道更加宽敞通畅,有效缓解了往年高峰期人流拥挤、通行不便的状况。
非遗展演润“厚重文化”
在真武庙景区庙前广场,一场场本土非遗展演与特色体验活动轮番上演,河津文化的厚重底蕴扑面而来,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打卡、沉浸式参与。
为充分激活地方文化魅力,我市深度挖掘本土非遗资源,在庙前广场精心打造非遗文创展区。12个统一设计、风格雅致的展位依次排开,剪纸、花灯、吹糖人等河津特色非遗技艺集中亮相。多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坐镇”,以精湛技艺演绎传统绝活:剪刀翻飞间,花鸟、民俗纹样跃然纸上,鲜活灵动;熬糖吹制中,琥珀色的糖块逐渐变化出十二生肖、卡通形象,瞬间勾起童年记忆。游客既能近距离观摩创作全过程,还能与传承人交流技艺故事、选购非遗文创,在指尖流转的匠心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
非遗美食板块同样让人眼前一亮。汾滨草莓汁酸甜爽口、果香浓郁,东窑头萨琪玛酥松绵软、甜而不腻,西磑馒头麦香醇厚、口感扎实——这些承载着河津人记忆的非遗美食集中呈现,每一口都是地道的家乡味道。游客在领略传统技艺之美的同时,又能品尝“舌尖上的非遗”,从视觉、味觉、触觉多维度感受河津非遗文化的多元魅力,让真武庙民俗文化活动成为传承、展示本土文化的生动平台。
科技传统焕“体验时尚”
真武庙民俗文化活动的“体验时尚”板块,正以一场传统与科技的精彩对话,让千年文化变得鲜活又新潮,牢牢抓住了不同年龄段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目光。
过风戏台上,传统戏曲的锣鼓声一响起,便瞬间拉满氛围感。演员们身着精致戏服,水袖轻扬、唱腔婉转,经典唱段轮番上演,台下游客或跟着节奏轻晃脑袋,或举着手机记录精彩瞬间,老戏迷们更是听得入迷,不时跟着哼唱两句,传统韵味在戏台周边静静流淌。
而真武庙景区庙前广场上,现代科技表演则掀起了另一股热潮。机器狗迈着灵活的“小短腿”穿梭在人群中,一会儿对着游客挥手“打招呼”,一会儿跟着音乐跳段萌趣舞蹈,小朋友们追在后面笑声不断,年轻人也忍不住上前互动,用手机定格这可爱瞬间。待到夜幕降临,夜空中腾空而起的龙凤造型无人机,宛如一幅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绝美画面,现场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摄,惊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一场民俗文化活动的有序运转,恰是一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生动体现。我市把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延伸至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每一处细节,既留住了摩肩接踵的烟火气,又彰显了城市服务的温度与精度。从巷道分流到服务升级,从环境保障到文化赋能,每一项精细举措都折射出我市在城市治理中“于细微处下功夫、在实处见成效”的治理理念,让城市精细化管理从“纸上”落到“人心里”,也将为传承传统文化赋予生生不息的力量。
【来源:河津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