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0月26日,为期两天的中美第五轮经贸会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落下帷幕。这场被全球市场紧盯的谈判,最终以中方一句“达成初步共识”画上阶段性句号——就是这4个字,让此前因中美关税博弈、出口管制升级而紧绷的全球供应链神经,终于暂时松了下来。
回顾谈判开始前一个月,中美之间的博弈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美方先是把数千家中国关联企业纳入出口黑名单,相当于对中国工业体系搞系统性封锁;接着又威胁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还对中国船舶征收能吞噬大半利润的高额港口服务费。中方也没手软,10月9日宣布新的稀土及高性能磁材出口管制措施,从开采技术到磁材制造全链条管控,11月8日就要生效——要知道中国在全球稀土精炼端占比85%,尖端军事和半导体所需稀土品类更是100%掌控,这步棋直接戳中美国制造业和军工的痛点。那会儿全球股市跌得厉害,英伟达、英特尔这些芯片企业股价带头跳水,欧盟、日本天天喊着要找供应链替代渠道,谁都怕这场贸易战变成“没有赢家的消耗战”。
![]()
谈判桌上,中美双方的表现反差特别明显。中方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带队,会后只对外通报围绕海事物流、造船业301措施、关税暂停期这些核心议题“深入沟通,达成初步共识”,用词简洁又克制,既不夸大成果,也不回避后续还要“确定细节、履行国内程序”的事实。反观美方,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像是抢着报喜,贝森特先说“加征100%关税的威胁已经化解”,又单方面宣称“中方会推迟一年稀土管制、大量买美国大豆”,特朗普在飞日本的“空军一号”上更是直接喊出“非常尊重中方,很有希望达成协议”——这套组合拳打出来,明眼人都能看明白,美方比中方急多了。
贝森特说“放弃加税是因为筹码用不上”,这话听听就行。真要算起来,那100%关税本就是张“虚空造牌”,中方早就放话有反制能力,而美国自己这边,农民等着大豆卖出去,企业怕供应链断了,连美联储都在担心关税反噬推高通胀。去年中国买了美国128亿美元大豆,今年9月却一粒没买,全转去巴西、阿根廷了,美国大豆协会都拉响最高警报,贝森特自己还是个坐拥千万美元农田的“地主”,他比谁都清楚再不谈拢,美国农业州的选票要保不住。至于稀土管制推迟一年的说法,中方自始至终没回应,要知道中国稀土产业链的话语权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国联合澳大利亚搞85亿美元稀土合作,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刚宣布要在密歇根州开矿,这些动作看着热闹,真要形成产能至少得好几年,现在急着放风,不过是想给国内吃颗定心丸。
![]()
更值得琢磨的是美方的“两面性”。贝森特一边说要合作,一边又硬气表态“不改变对华出口管制”——这意思很明白,经贸上想缓一缓,但科技领域卡脖子的活儿绝不会停。这种“选择性缓和”,本质上还是没认清现实:中美在稀土、农产品这些领域早就深度绑定,中国每天仍有10亿美元货物运到美国,电子、稀土这些产品美国企业根本找不到替代源。特朗普政府想靠“口头成果”稳住国内,又不想在核心利益上让步,这种算盘打得再精,也得看中方答不答应。中方一直强调“相互尊重、对等务实”,不是光说场面话,真要达成协议,必须得拿出实打实的诚意,而不是一边喊着合作,一边继续搞技术封锁。
接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聚焦到10月30日的APEC会议,中美领导人会不会见面、“初步共识”能不能落地,直接关系到全球市场的下一步走向。但即便谈成了,也得清醒认识到,中美博弈不会因为这4个字就消失。中国人民大学李巍教授早就提醒,元首会晤难解决结构性问题,分歧和竞争很快会重现。特朗普的“反复无常”是出了名的,之前也不是没出现过达成共识又反悔的情况,现在高兴还太早。
![]()
不过不管怎么说,“初步共识”这4个字的出现,至少让局势没往更坏的方向走。全球产业链不用再担惊受怕,股市能喘口气,各国企业也能暂时放下心来——这已经是现阶段最务实的成果。中方一直说合作共赢不是外交辞令,这次谈判就是最好的证明:不是不能谈,而是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谈。特朗普要是真为美国经济好,就该认清现实,别再搞“极限施压”那套没用的把戏。毕竟经贸博弈从来不是零和游戏,真要闹到两败俱伤,谁都落不着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