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91年夏天,挪威卑尔根。
一本叫《北极指南》的资料册翻开到第47页,一位来自中国的探险家,手指停在那一行文字上,愣了好几秒。
“中国于1925年签署《斯瓦尔巴条约》”。
这事儿他从没听说过。
那一刻,北极的海风吹过窗台。
![]()
他盯着那行字,脑子里只剩一个念头:怎么会有这回事?
那人叫高登义,国内少有的极地科考专家。
那年他刚好参加一个国际科学考察活动,跟几位挪威教授聊天时,对方提起中国是《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署国。
他还以为对方搞错了,可那教授翻出原始资料,清清楚楚写着“China”。
他回国后,第一时间把这个情况上报。
![]()
但那时候,没人太当回事。
北极?太远了。
国家刚搞完南极长城站,忙得不行,哪有精力再去北边冻成冰棍?
可他没放弃。
他知道这份条约意味着什么——它是中国在北极地区活动的“通行证”。
![]()
而且是合法的,写在国际公约里的。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得往回倒70年。
1925年7月1日,巴黎。
那天的阳光不算明媚,法国人照例裹着风衣,习惯性地抱怨天气。
![]()
一场关于斯瓦尔巴群岛归属问题的会议正在进行。
这地方在哪?北极圈里,挪威北部,常年冰封。
当时有18个国家来了代表,英国、法国、美国、丹麦、荷兰……也包括中国。
中国这边是北洋政府,政局乱得一塌糊涂。
内有军阀混战,外头列强虎视眈眈。
![]()
巴黎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没多少发言权,连差旅费都是东拼西凑的。
但他们还是签了字。
那天到底谁签的,档案上写得不清楚。
有人说是驻法公使程子楷,也有人提到是外交部临时派出的随员。
无论是谁,他可能没意识到,这个签字会在70多年后被当成重大发现。
![]()
那会儿,斯瓦尔巴群岛不算抢手。
资源虽然有,但开发难度大。
会议的重点,是确认挪威的主权,同时规定:所有签署国平等享有在该地区从事经济、科研、航运等活动的权利。
中国签了,就是条约国之一。
可回国之后呢?没人提这事儿。
![]()
国内连饭都吃不饱,谁还管北极?
这份条约,就这样被塞进档案柜里,连灰都没人擦。
直到1991年。
高登义发现这事儿后,开始四处跑。
他去中科院,去国家海洋局,去外交部。
![]()
有人听了点头,有人笑了笑说:“北极啊?你这是想搞什么新花样?”
1995年,中科院副院长孙鸿烈听完他的汇报,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事儿,值得干。”
就这样,北极科考站的计划被列入“九五”重大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写得很谨慎——“斯瓦尔巴群岛沪建站调查研究”。
那时候还没敢写“黄河站”这仨字,连“建站”都要挂个“调查研究”在前头。
![]()
2001年,第一批考察队上岛,挪威人很友好,表示欢迎。
但手续一样不能少,该走的流程全都得按部就班。
中国团队在极寒中搭帐篷、测风速、画图纸。
那年北极风很大,帐篷被吹翻好几次,队员冻得嘴都发紫。
可没人退缩。
一个队员说了句:“等我们建好站,几十年后再来的人,就不用受这个罪了。”
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正式揭牌。
就在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科学村,离北极点不到1200公里。
那天,飘着雪。
队员们站在雪地里拍照,有人把帽子摘了下来,头发上全是冰碴。
这是中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
建在当年那个被忘记的条约之上。
从签字到建站,整整79年。
有意思的是,这份条约签的时候,北洋政府已经风雨飘摇。1925年正是段祺瑞下台那年,北京城里政变不断,南方国民党正在崛起。
而那个签字的代表,可能就是在混乱中接到一份电报:“巴黎会议,请出席”。
他可能没想太多。
只是照规矩签了字,把文件交回外交部,继续在战乱中奔走。
谁知道这个小动作,竟成了中国今天在北极站稳脚跟的根基。
2013年,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
那年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的参与表示欢迎。
挪威代表还提到:“中国早在1925年就是合法的斯瓦尔巴条约国。”语气平静,但分量不轻。
这句话,是写在条约里的。
条约没有过期。
签字国的权利,依然有效。
从那以后,黄河站每年都有科考队进驻。
研究气候变化、冰川退缩、海洋生态。
也有人在那边过春节,包饺子、挂灯笼、放一小挂鞭炮——当然,鞭炮得提前报备。
那地方风大雪厚,冬天几乎没日光。
可站里灯一直亮着。
这些年,黄河站的科研数据被写进了多份国际报告。
北极论坛、中国方案、全球气候模型里,都有那一串串数字——温度、风速、冰层厚度……
数据都是真的。
没人怀疑。
参考资料:
高登义,《极地探险纪实》,气象出版社,2003年
孙鸿烈主编,《中国北极科学考察发展史稿》,科学出版社,2011年
挪威外交部,《Svalbard Treaty (1920) - Full Text and Ratifying Nations》,Oslo Archives,1957年
中国科学院极地研究所,《黄河站建站资料汇编》,内部档案,2004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