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敢于奇袭日本、有胆有识的“疯子”。
——今天的编辑 彭主任
随份子钱吃喜酒,拍照打卡假装在首尔,或者逛逛花市买盆三角梅……没事就往三圣乡跑的理由有很多。这次,是去三圣乡拜访一座名人墓。
没去之前,我也很纳闷。三圣乡怎么会有一座名人墓,而且还在高架桥下?闻所未闻。以为藏得很深,结果,就在搬家后的三圣乡花市里。沿高架桥下的道路逛花市,准能和这座墓相遇。
![]()
有了心理预期,第一眼看见,仍是愣了三愣。桥下的绿地上,圆形的墓冢凸起,上面由木亭保护。木亭上,天府机场高速公路高架桥横穿而过,相当于又多出来一层顶面。
通常,在一片土地上修建大型工程时,会有迁坟的流程,普通坟墓迁移起来大多很容易。宁可高架桥跨越坟墓,也不将坟墓轻易迁移,只能说明,这座墓的分量足够重。
![]()
墓碑上,刻着宋育仁先生之墓。亭子旁,还有一尊汉白玉的宋育仁胸像。一块落成于2013年的石碑,上面刻着的百余字,简单地概括出宋育仁的生平。
大多数人会带着好奇地走进,驻足探看,而后,大为惊叹。谢谢三圣乡花市所吸引来的人气,让宋育仁之墓没有那么孤独和寂寞。一座墓,也给了更多人走进宋育仁的契机。
![]()
何德何能
他,到底是谁
宋育仁的落葬是隆重的。
1931年12月5日,当隐于成都东郊狮子山多年、一心著书修志的宋育仁去世的消息传来,前来送行的队伍中,除门人弟子和相熟的社会名流外,杨森、邓锡侯等四川政要也到场送先生最后一程。
如果知道宋育仁一生所做的贡献和拥有的标签,对这样的祭奠阵容和规格也就不奇怪。在诸多叙述中,他是前清翰林、新学巨子,也是驻欧外交官、巴蜀维新火炬手。
![]()
四川“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四川报业鼻祖,依然是宋育仁。
1897年,宋育仁在重庆白象街创办了四川新闻传播史上第一家近代报刊《渝报》。《渝报》的横空出世,如春雷炸响蜀地,主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开启民智以推动社会改革。
次年,宋育仁又创办了成都近代第一报《蜀学报》。
![]()
![]()
以前,中学历史教材在讲到维新变法时,会提到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殊不知,在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出炉的那一年,宋育仁已写就经典的《时务论》,明确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
![]()
四川老辈子所知的宋育仁,和川大最重要的前身之一尊经书院捆绑更为紧密。光绪二年(1876年),张之洞在成都创建尊经书院,全省海选尖子生,只招100多名学生,年仅19岁的宋育仁成为首批入选者。
22年后的1898年,41岁的宋育仁已扛起执掌尊经书院的重任,并为书院增设了天文、地理、算术、格致等近现代自然科学学科。那时,华西坝的教会大学还没影儿。为四川近代教育奠定基础的一等功,要算到宋育仁的头上。
![]()
![]()
“疯子”书生的“奇袭计划”
慈禧太后听了简直吓惨了
车水马龙的高架桥下,藏着的宋育仁长眠之地,一不小心成了花好景美三圣乡的奇景。比之更传奇的,其实是宋育仁本人。看起来宋育仁只是一个满腹经纶、文绉绉的书生,但他胸中却藏着百万甲兵,胆略过人。
且说1894年,大清奇人宋育仁在英国伦敦上班,担任驻英法意比四国的公使参赞。眼见西方各国街市整洁、机器轰鸣,正日夜探求强国之道的宋育仁深受震撼。
![]()
谁知当年八月,北洋惊变,甲午战火燃起。东瀛倭寇竟后来居上,打上了大清的主意。宋育仁得知消息后,五内俱焚。愤怒并未让宋育仁丧失理智,反而生出了一个石破天惊、堪称“疯了”的计划。
宋育仁等人见倭寇倾巢而出,日本长崎港守备空虚,便想要借澳洲商会的名头,暗组奇兵舰队从菲律宾进军长崎和东京,出奇兵反败为胜。
彼时,清政府面临的局面是,以陆地防御为主的战略已经无效,要想为当前局势解围,必须得有新思路。
恰好,那段时间,公使龚照瑗奉李鸿章之命回国述职,宋育仁得以代理馆务。宋育仁有机会在暗中与参议杨宜治、翻译王丰镐等谋划制定方案。
方案有了,宋育仁等人一边报请朝廷批准,争取刘坤一、张之洞等封疆大臣的支持,一边采取进一步行动、做前期的准备。
![]()
进展还算顺利。
宋育仁先是说动前美国海军将领相助,又以个人名义向英国康迪克特银行借款200万镑。要知道,当时伦敦百姓月入不过8镑,这简直是泼天的胆量。
有了钱,好办事买武器装备。宋育仁购买了英国卖给阿根廷、智利两国的兵舰五艘,鱼雷快艇十艘,又招募澳大利亚水兵两千人组成水师。
为何招募澳大利亚水兵、假托护商之名从菲律宾直扑长崎?宋育仁经过深思熟虑。
澳大利亚为英国的属地,西例商会本有自募水师保护商旅之权,中倭战起,澳洲距南洋最近,颇为震动,商会发议,举办属地水师一旅,以资保护,(英国候补议绅)庵洁华特暗联议院同党主行其议,而以此谋所购一旅驾名(假名)于澳洲商会所为,仍挂英旗出口,则局外无嫌,而踪迹不露。
![]()
正当千钧一发之际,龚照瑗公使突然返英。龚照瑗本是李鸿章的亲信,惊见宋育仁以身为抵押借下巨债组建水师,当即火速密电直隶总督衙门。
李中堂得报震怒,斥宋育仁为“妄动干戈”;老佛爷听了,更是以“妄生事端”四字断送宋育仁的奇谋。眼看组建好的舰队被叫停,归国途中,坐在船上的宋育仁只能写下《借筹记》以铭壮志。
隐于三圣乡的东山草堂
将生命投入著书修志
谁说这不是近代版本的“出师未捷”。还好,宋育仁没有“生先死”。由于牵扯颇广,腐朽的清政府面对一系列烂摊子也没有对宋育仁做出要命的处理。
两年后的1896年3月,宋育仁因熟悉工商管理,他被朝廷举荐回川办理商务、矿务。在宋育仁的工作下,四川近代工商业和新闻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
又一个两年后,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宋育仁遭罢黜,返回北京。因反对袁世凯,宋育仁被押送回了老家自贡。
一生起起落落,当袁世凯复辟失败,宋育仁才得以重新返回西南文化运动的中心——成都。半隐居在三圣乡丘陵地带东山草堂中的宋育仁,做了文人最应该做的事情。
耗费数年心血,宋育仁编撰完成了三百余册的《四川通志》初稿与《富顺县志》。《四川通志》初稿于1930 年完成。遗憾的是,第二年,宋育仁便溘然长逝。
因时局的动荡,《四川通志》初稿一度被人遗忘。直到2015年,手稿在尘封80多年后首次出版面世,填补了清嘉庆后至民国这138年期间四川没有省志的空白。
![]()
![]()
志书有重见天日之日,在一群学者专家的努力下,宋育仁的传奇和价值,也终有被重新认识之日。
![]()
其实,宋育仁的墓原本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在附近。
2006年,在前媒体人、作家伍松乔等人的奔走疾呼中,宋育仁的遗骨才被重新就近迁葬在此。伍松乔亦曾请当时94岁的马识途先生为宋育仁墓重新题写了碑文。
如今,我没有在宋育仁墓旁看见马识途先生所题写碑文的落款。更难以知道马识途到底写了些什么,如何评价宋育仁。三圣乡无处不在年年红艳的三角梅、年年沁香的腊梅,应当是看见了宋育仁的风骨。
![]()
![]()
今日编辑 | 彭主任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花好树绿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