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续齐谐记》
![]()
庄子《逍遥游》有言:“《齐谐》者,志怪者也。”《续齐谐记》书名便来自于此,是一部志怪小说集,是由南北朝时期,南梁文史学家吴均编纂。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生于南朝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卒于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家世微寒,但好学有俊才。吴兴太守柳恽爱其才,荐于梁武帝,受到赏识,著《齐春秋》《通史》等文史书籍。
《梁书·列传 卷四十九·吴均传》: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
《齐谐记》“桓景避灾”一节中,关于九月九日登高、饮酒、插茱萸的记载,是“重阳节”起源传说之一。
费长房为东汉方士,汝南人(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明清时期隶属于汝宁府附郭汝阳县,后避讳雍正名讳改汝宁县,民国改名汝南县,1951年重新设立平舆县。),曾为市掾(shì yuàn。意思是管理市场的官员)。
传说从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能医重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一日之间,人见其在千里之外者数处,因称其有缩地术。后因失其符,为众鬼所杀。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古方志中皆有记其事。
嘉庆元年《嘉庆汝宁府志·卷二十·仙释》
![]()
![]()
1934年(民国23年)《民国汝阳县志·卷之九下·仙释》
![]()
![]()
可见,九月九登高饮酒之风俗,至少在汉时应已有之。
由西汉经学家刘歆著,东晋道学家葛洪辑抄,《西京杂记·卷第三》:
戚夫人侍儿贾佩蘭,后出为扶风人叚(xiá)儒妻。说在宫内时,见戚夫人侍高帝,尝以赵王如意为言。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qīchuàng)而未知其术,辄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诗》以和之。
又说在宫内时,尝以弦啻(chì)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趣良时(争相穿着华丽的服饰迎接佳节)。
十月十五日,共入灵女庙,以豚(tún)黍乐(取悦)神,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
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tián)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
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guàn zhuó),食蓬饵,以袚(fú,除灾求福的祭祀)妖邪。
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
如此终岁焉。
戚夫人死,侍儿皆复为民妻也。
![]()
![]()
![]()
九九重阳,文脉悠长,起于何时难以详知,但其风俗传承不息。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值此佳节(2025年10月29日,重阳节),登高远望正当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