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医生,难道我以后连香菜都不能碰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科门诊,63岁的王阿姨一脸困惑。这半年,她常感觉头重脚轻、心慌气短,家人催着去查了血脂。
检查单一出,她就开始在网上疯狂搜索食谱,听说“高血脂不能吃香菜”,立马在饭桌上推掉了最喜欢的香菜拌豆腐。然而王阿姨没想到,她新换着花样的素菜,血脂反而悄悄升得更快。
![]()
其实,很多像王阿姨这样的中老年朋友对高血脂饮食存在不少误区。香菜真的就不能吃吗?有些看似健康的蔬菜,居然比肉类更容易导致血脂异常。到底哪些蔬菜才是“真健康”,又是什么让“素菜升脂”超乎想象?
提起高血脂,大家首先想到“别吃肥肉、油炸、动物内脏”,但“香菜”常年被误伤。
事实上,香菜的脂肪含量很低,每100克仅有0.6克,远远低于普通蔬菜,而且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叶绿素和多种植化素,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辅助抗氧化,对血脂没有直接升高作用。
![]()
2022年《中国高血脂防治指南》指出:高血脂人群主要需注意降低总能量、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而香菜根本不在“黑名单”里。
哈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膳食多样化、丰富的叶类蔬菜摄入量,与血脂平衡呈正相关。因此,盲目戒掉香菜大可不必。
但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些躲在“蔬菜外衣”下,实际上却“升血脂狠过肉”的家伙。而且很多人天天吃、吃很多!
土豆(薯类)高GI高淀粉,不当烹饪隐患大
土豆、山药、紫薯等薯类,虽然属于蔬菜范畴,但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升糖指数(GI)高达77-88,接近白面包。而精制碳水大量摄入后,会转化为甘油三酯,直接推升血脂水平。
![]()
一项中国居民营养流行病学调查(涉及5.7万人次)数据显示,土豆每日进食超100克者,甘油三酯水平平均上升12.3%。
如果再遇上“油炸薯条、糖醋山药、红烧土豆”等油盐双重加持,升脂效果不输五花肉,长此以往极易触发血脂紊乱、甚至动脉硬化。
茭白、藕、百合等高淀粉蔬菜
很多中老年人喜欢拿藕炒、炒百合做素食,其实这些食材中可食部分淀粉含量高达11-18%。特别是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人群,如果以此为主食,餐后血脂波动可能会比吃瘦肉还大。
![]()
最新《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数据显示,鲜百合每100克含淀粉16克以上,超过多种主食。
此外,这类蔬菜因质地较软、口感清甜,人们常常不知不觉中吃多,结果“越吃越甜、血脂越高”,陷入隐形升脂的陷阱。
“糖拌凉菜、加糖蔬菜”,隐形糖分干扰血脂
很多人做凉拌菜爱额外加入白糖、蜂蜜、果酱,比如糖拌西红柿、糖拌黄瓜、小葱拌豆腐加蜂蜜。殊不知,每添加10克白糖,可诱发甘油三酯升高11.5%。
![]()
这些看似健康的清淡蔬菜,一旦加糖后,瞬间“变装”为血脂杀手。更要命的是,这一习惯在夏秋季最常见,极易被忽视。
坚持这3个“素菜误区”,血脂很难降下来,甚至可能比偶尔吃瘦肉更危险。
首先,蔬菜优选“深绿、红、橙类”交替搭配
比如菠菜、油菜、茼蒿、胡萝卜、番茄等,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C、多酚类物质,对血脂代谢有帮助,每餐建议一半以上从这类蔬菜获得。
薯类、藕类作为主食替代,切忌“大鱼大肉+烹饪重口”
如用土豆、山药替换部分主食时,务必减少主食总量,控制每日摄入在每餐不超过50-80克。避免和红烧、糖醋、油炸等高热量做法组合,最好清蒸、凉拌、焯水后食用,减缓碳水转化速率。
![]()
最后,加工零食、拌菜严防“隐形糖盐”
购买袋装即食蔬菜、外卖素菜时,务必查看配料表。切勿给凉拌菜“加甜味剂或蜂蜜”,吃原味、少油少调料为宜。
如有高血脂、血糖问题,建议每周进行1次家庭自测,结合医生营养指导调整饮食方案。
健康饮食,没有绝对的“只能吃素、不能吃肉”,而是在于食材的合理搭配和科学烹饪方式。香菜“躺枪”无辜,那些高淀粉、高糖分的“隐形升脂素菜”,才是真正不能小看的危险因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