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专家:张建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教授,擅长银屑病、特应性皮炎、脱发等
“把皮疹都消掉,要跟正常人一模一样;不能掉皮屑,不能出现瘙痒、疼痛等不舒服的症状。”对于银屑病患者的这些核心诉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建中教授坦言,“10年前还是很有挑战性的,现在经过正规治疗,完全可以满足患者诉求,回归正常生活”。
不只是“皮肤病”,
银屑病是身心双重挑战
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皮疹,边缘常有红晕,在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就像是一层干燥的白膜(白色鳞屑),这是寻常型银屑病的典型症状,大约占所有银屑病的95%。①
红斑、丘疹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头皮和四肢,轻刮白膜“掉屑”并会露出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继续轻刮薄膜,可出现针眼样的出血点。
最让患者难受的是越刮皮屑越多、红斑面积越大。进入秋冬后,脱屑的皮肤更加干燥,部分患者瘙痒剧烈,忍不住抓挠,导致皮肤再次破损,甚至继发感染,皮损面积也随之越来越大。
如果是长在头皮或面部暴露部位,患者则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患者甚至不愿社交、升学、工作、结婚……
张建中教授指出,银屑病不仅是一种躯体疾病,也是心身疾病。其发病不只是由轻变重,而是由简单变复杂,更严谨的说法是“银屑病是以皮肤表现为主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皮肤损害只是它的第一步,还有关节、糖尿病、肥胖等一系列“共病”问题,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血压、血脂等多个指标异常等心血管问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银屑病患者很关键。
一个手掌就能自测病情轻重
银屑病治疗会根据病情的轻度、中度、重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也就是“阶梯治疗”。张建中教授解释,轻度的皮损在3%以下,一般使用外用药;中度建议及早启动系统治疗;重度皮损面积超过10%,则必须接受系统治疗。
怎么知道自己的病情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
张建中教授给出的答案是“我们的手掌就能自行判断病得重不重,是轻度还是中重度银屑病。”张建中教授解释,一个手掌面积是我们体表面积的1%,如果你身上的皮损面积加起来不到3个手掌面积,那就是轻度银屑病。皮损面积超过体表面积3%,也就是3~10个手掌面积就是中度。超过10%,皮损面积大于10个手掌面积,这时候就称为是重度银屑病。与此同时,还要观察有无其他肢体受累,比如皮疹面积不到10%的中度患者,但是有手掌、脚底、头皮、生殖器等特殊部位受累,就会自动加一分,升级为重度。
系统治疗是阻断恶化的关键,
中度病情患者不要拖延治疗
“中重度的银屑病患者要早一点启动系统治疗,有利于早期控制疾病,打断疾病的发展,减少合并症,改善病人预后”。张建中教授指出,中度患者在治疗选择时最容易“摇摆不定”,这个时候要听医嘱,正规治疗。尤其是特殊部位受累或影响正常生活的中度患者,临床上会建议尽早开始系统治疗,不要把中度病情进展到重度。
目前,系统治疗手段跟过去已经大不相同了。张建中教授表示,银屑病治疗已经跨越“外不治癣”的时代了,以口服靶向药和生物制剂为代表的靶向疗法通过精准抑制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可很好控制症状和皮损,甚至实现皮损的完全清除或几乎完全清除。
在靶向治疗中,生物制剂作为大分子药物,必须注射给药,不少患者不愿意或是害怕打针;口服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2(TYK2)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片和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方便服用,可使治疗更便捷,提高患者依从性。张建中教授强调,不管是哪种靶向治疗,对患者来说最终获益是一样的,重要的是银屑病是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需要终身维持治疗,以及长期规范用药治疗。
科学认知也是疾病长期管理的重要基础。为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创新治疗,10月29日“世界银屑病日”,国内首个聚焦银屑病口服靶向疗法的问答科普平台——“问答100 · 口口相传,银屑病口服靶向疗法100问”正式上线。全国20位临床专家和多位银屑病患者代表参与科普共创,张建中教授则担任主审专家。科普内容围绕患者最感兴趣的真实疑问,以科学而又深入浅出的解答,帮助患者扫清认知障碍,增强治疗信心,助力科学、规范的长期疾病管理。
参考资料:
①张学军,史玉玲.银屑病解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