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发现,让邻国韩国坐不住了,吵着闹着说历史不对。
这个发现,直接把他们相信很久的故事,给捅了个大窟窿。
1948年,韩国建立。为了让大家伙儿都团结,他们说自己是一个民族,有三千年的纯正历史。高句丽,就是这个故事的开头。他们把高句丽当成了自己最早的祖宗。这事儿本来没什么,可是到了2004年,中国把高句丽王城弄成了世界遗产,这下韩国学者不高兴了!
他们觉得,要是高句丽被认可是中国的古代政权,那他们民族的起点,就得从中国东北,搬到朝鲜半岛南边那几个小部落了。这对他们的自尊心,打击很大。
谁是高句丽?
他们是公元前37年,由扶余王子朱蒙,在今天辽宁桓仁五女山城那个地方建立的。
他们的主体,是辽东的“貊”人。这个名字,在一些老书里也叫“濊貊”什么的。这个族群的来源,一直能往前推很久很久。
月氏人又是谁?
他们是一群很厉害的游牧民族。最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到三世纪的时候,他们东边到鄂尔多斯,西边到阿尔泰山,主要的地盘,在河西走廊。
2023年,西北大学的考古队,在东天山一个叫黑沟梁的墓地里,挖出来一把青铜短剑。
这把剑,跟辽宁桓仁大甸子高句丽早期墓地里发现的剑,长得一模一样,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
更要命的是,专家一分析,发现这两把剑的材料——铜、锡、铅的比例,都差不多。
再一查,这些矿料,都来自河西走廊的北山铜矿。这地方,正好是月氏人以前待过的地方!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月氏人和高句丽的祖先貊人,肯定有过接触,关系还不一般。
这还没完,剑上面还有符号!剑格上刻着“∧∨”这样的形状。
这符号也不是随便乱刻的。
2025年8月,在东天山巴里坤草原,考古队公布了一批带着刻符的骨简。
经过碳十四测年,这些骨简是公元前3世纪的东西。
而这些骨简上的符号,跟黑沟梁那把青铜短剑上的符号,来源是一样的。这批骨简,被认为是“月氏文字”。
月氏人后来怎么样了?
公元前209年,匈奴出了个厉害的头头,叫冒顿单于。他把月氏人打败了。月氏人没办法,只好第一次搬家,跑到了伊犁河谷。
可是没过多久,到了公元前162年,乌孙又联合匈奴,再把月氏人打了一顿。
月氏人只好又跑,第二次往西边迁徙。他们越过大宛,占领了巴克特里亚,后来在那里建立了贵霜帝国。
不是所有月氏人都跑了。
有一小部分人留了下来,被称为“小月氏”。他们住在南山,也就是祁连山一带,后来跟羌人、氐人、鲜卑人混在一起,在书里被称为“卢水胡”或者“羯胡”。
那么,有没有可能还有一部分月氏人,往东边跑了呢?
黑沟梁墓地主人的基因,给了我们一个惊人的答案。
经过测序,他的Y染色体单倍群是Q1a1-M25。
这个基因,在今天的朝鲜族人群里,比例非常非常低,不到百分之二。
可是在东北的满族、锡伯族、赫哲族这些民族里,这个基因的比例却很高,能达到百分之八到十二!这就很有意思了。
这个发现,就像一条线,把很多事情都串起来了。
月氏人西迁的时候,有一部分人可能沿着蒙古高原的东边,进入了辽东。
他们在那儿,跟当地的貊人融合了。
他们成了后来高句丽上层的武士集团。
韩国人最害怕的链条,可能就是这样的:
月氏人→一部分东迁,与辽东貊人融合→高句丽→渤海国→女真→满族。
这个链条要是真的成立了,那就等于告诉韩国人,他们所谓的纯正血统,其实在两千多年前,就被从中国河西走廊跑过来的月氏人给“掺和”过了。
这下,韩国成均馆大学的一个研究所坐不住了。考古报告刚出来,他们就连夜开直播,标题写得特别吓人——《月氏文字出土,或动摇高句丽起源》。
“高句丽认亲月氏”这个话题,一下子就火了。
他们是真的慌了。
![]()
为什么中国这边就很淡定呢?
因为我们的历史,本来就是一个“大家庭”的历史。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人群来来往往,互相打仗,也互相融合。
红山文化的玉龙、仰韶文化的彩陶、良渚文化的神人兽面、三星堆的青铜面具……这些东西最后都成了早期华夏的一部分。
周朝的时候,把西边的羌戎部落也纳入管理。汉朝的时候,把匈奴的部落设为“属国”。唐朝的时候,还把突厥的首领封为“可汗”。
这就是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
更厉害的是“文化”。不管谁来了,最后都得用汉字来记录自己的历史。
鲜卑人有了《魏书》,契丹人有了《辽史》,女真人有了《金史》,蒙古人也有了《元史》。
那些曾经很强大的“外族”,最后都把自己最光荣的历史,写进了中国的《二十四史》里,成了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所以你看,我们早就习惯了这种“多元一体”。
你说高句丽是你祖宗?没问题啊,我们连高句-丽的祖宗——月氏、貊、扶余,都一起当祖宗。
你非要说血统纯不纯?不好意思,在我们这儿,文化上的认同,比血缘关系更重要。
高句丽的祖先貊人,也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从考古上看,他们的文化也是一步步发展过来的。
从红山文化,到夏家店下层文化,再到西团山文化,然后是貊系的青铜器,最后才是高句丽早期的陶器。
这里面,像鸭形壶、竖耳褐陶罐、曲刃青铜短剑这些东西,从辽河到浑江,一直到更远的地方,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这说明,东北亚这片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大走廊。
结语
要是月氏人的骨简真的被完全翻译出来了,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第一块骨简上写着:
“祁连山倒了,天山的雪化了。我们一族往东跑,跟貊人结了婚,生了七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往南去了朝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