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十月南疆,金染胡杨,霞披沙海。10月23日,在上海援疆莎车分指的协调对接下,作为沪喀文化润疆与对口援建工作的生动实践,新民晚报“丝路燕语·海派文化大篷车”驶进喀什地区莎车县的广袤乡野。在为期两天的行程中,项目组携手上海摄影专家,为乌达力克镇与阿热勒乡的20余户村民拍摄全家福,用镜头定格幸福生活,见证对口支援带来的山乡巨变。
泛着光泽的相纸里定格着盈盈笑靥,村民们捧着全家福照片爱不释手。这张照片不仅记录着阖家团圆的温暖时刻,更映照出这些年他们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坯房变砖瓦楼,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小院里牛羊健硕,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part.1幸福瞬间被这样定格
一早听说要拍全家福,家住乌达力克镇热瓦特吾斯塘村的凯赛尔江·艾海提兴奋得一夜没睡踏实。这天,他穿上了压箱底的崭新卫衣,又风风火火让父亲把家里那台刚买两个月的“铁牛”农用拖拉机开到了院门口。“三、二、一,咔嚓!”照片里,凯赛尔江踩着拖拉机,在父母陪伴下笑得比阳光还要灿烂。
 ![]()
“我们的生活大变样了”,凯赛尔江说,他向父亲学习了开拖拉机的技术。正是农忙时节,购买新的大型拖拉机才两个月,家里已经赚了两万块钱的收入。他还提到,以前村子还都是泥巴路,大家日子过得蛮辛苦,后来政府不仅帮忙修了路,还建设了漂亮的文化广场,现在,他经常和隔壁几个村的朋友相约在广场打球。
“来自上海的朋友们,你们好呀!”听闻项目组要来拍全家福,麦麦提尼牙孜·卡地尔早早便守在家门口,满心欢喜地迎接。走进他家,别具一格的装饰映入眼帘:青瓦白墙,似中式园林的月洞门巧妙点缀其间。“家里人都去县里打工啦,这可是我们的新房子。现在啊,整个村子都焕然一新,越来越美啦!”麦麦提尼牙孜满脸自豪。他兴致勃勃地介绍,建房有补贴,种地有补贴,乡里还贴心发了两个鸽子笼,鼓励大家养鸽致富。不仅如此,上海援疆力量还在此建了两个鸽子养殖场,带动每户增收六千多元。
巴旦木是莎车县的特产,如今,这承载着幸福的果实迎来了收获季。手捧刚剥下来的巴旦木,阿依努尔·麦麦提一家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政策扶持下,他们凭借双手创造的财富,让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项目组来到阿热勒乡苏盖提力克村阿依努尔·麦麦提家时,夫妻俩正忙着收获巴旦木。村民阿依努尔·麦麦提感慨:“上海在种植巴旦木方面帮了我们很多,让人感动。政府提供肥料,也给我们资金补助,村里还建设了加工站。十几年来,干部们经常来询问我们需要什么。现在,家里干净整洁,房子宽敞明亮,道路也修得平坦整齐……如今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幸福!”
part.2“巴扎天”里的文化共舞
五颜六色的水果、香味四溢的烤肉,成群的牛羊、涌动的人潮……每周四,是乌达力克镇人民的“巴扎天”(赶集的日子),预计有2000-5000人次到农贸市场赶集。为了让更多人感受文化交融的魅力,项目组特意选在了周四开展文化交流快闪活动——10月23日,新民晚报“丝路燕语·海派文化大篷车”来到这座乡村集市,为当地群众分发上海伴手礼,并与当地政府联手献上一场精彩的演出。
 ![]()
活动还没开始,舞台下就已几乎座无虚席,有人甚至提前半个小时来占座。孩子们骑在母亲肩头张望,老人们围在一起轻声交谈,连附近的摊主都暂时放下生意过来围观。当主持人用上海话喊出“侬好,大家好”时,人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
首个节目,来自上海杂技团的魔术师蔡振杰带来的魔术脱口秀瞬间点燃了全场氛围,不少观众都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欣赏魔术表演,他们时而被逗得捧腹大笑,时而又因惊奇而惊叫连连。
 ![]()
轮番登场的舞蹈更让气氛持续升温。乌达力克镇妇联队伍的舞曲串烧《大中国、我和我的祖国》彩裙翻飞,19村的民族舞《赞歌唱祖国》欢腾雀跃,10村的古典舞《十面埋伏》柔美典雅,21村的《幸福中国一起走》节奏明快。
最后,新民晚报带来的舞蹈《洗牌》《巴朗仔》将活动推上高潮,观演群众纷纷跳上舞台,一起共舞,欢歌笑语中,海派的摩登与西域的热情共舞,将民族团结的乐章奏响。
接下来,新民晚报“丝路燕语·海派文化大篷车”活动将带着满满的热情走进泽普县,让当地群众感受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用精彩演出、暖心互动搭建起新的友谊桥梁,续写文化交融、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