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电影市场有点冷,而这份冷意,在黄晓明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
他的新片《阳光俱乐部》上映两天,票房才刚刚突破330万,连千万都没摸到边。
要知道,他可是曾经的“内娱顶流”,演过《神雕侠侣》《新上海滩》,一个眼神都能让粉丝尖叫。
如今,他主演的电影都无人问津了。
时代的车轮滚得太快了,连黄教主都被甩在了后面。
![]()
01
其实,黄晓明这次的努力,不算少。
为了拍好《阳光俱乐部》,他增肥30斤,抛下所有偶像包袱,彻底改变形象。
![]()
电影里,他演的是一个智力障碍的中年男人,天真单纯,却要面对母亲病重、家庭崩塌的残酷现实。
为更贴近角色,他提前一个月进社区体验生活,和真实的残障人士一起吃住。
导演魏书钧是青年才俊,上一部电影《河边的错误》拿下多个大奖。
这本该是一场艺术与现实的完美碰撞,结果却成了票房的滑铁卢。
上映首日,《阳光俱乐部》的竞争对手只有几部小成本片,按理说应该轻松拿下头筹。
可数据出来后,让人心凉。
首日199万,次日也没多少起色,两天总票房才334万。
黄晓明的努力就像打在棉花上,连个水花都没有。
观众不看,院线也不排,电影节上入围了几个奖项,可到了市场,连个浪都没起。
这一次,他输得安静,却也彻底。
![]()
02
黄晓明不是没想翻盘。
从2020年的《戴假发的人》开始,他就想通过“去偶像化”来证明自己。
那部戏他挑战秃顶造型,演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中年人。
结果,票房420万,评分5.1。
他不甘心,转头又拍了《阳光俱乐部》。
这次更拼命,甚至把自己“毁”到观众都认不出。
宣发期,他几乎跑遍全国。
先是动用人脉,把娱乐圈半个明星圈请来站台;再跟网红跳舞,玩短剧宣传,还请出妈妈助阵;
就连在机场、路演、访谈中,也不忘重复一句话:“我真的很想通过这部戏,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黄晓明。”
然而市场就是这么残酷。
观众不买账,宣传越卖力,反而越显得“急”。
当时代不再围着你转,你的努力,有时只会显得用力过猛。
![]()
03
说句实话,《阳光俱乐部》不是烂片。
剧情讲述的是一个患有认知障碍的中年男人吴悠,面对母亲的癌症,用天真和乐观去安慰亲人。
这类题材在国内并不多,情感真挚,主题正面。
黄晓明的表演也算是脱胎换骨。
没有油腻的霸道总裁,没有浮夸的眼神,只有一个单纯男人的善意与笨拙。
他笑的时候有点呆,哭的时候像个孩子,完全看不出当年那个“教主”的影子。
遗憾的是,市场上已经没人愿意为这类电影买单。
观众不缺温情,也不缺正能量,他们缺的是共鸣。
而黄晓明的转型太突然,太孤注一掷,反而让人不知该怎么去理解他。
这几年,他的作品越来越“稳”,但也越来越“平”。
稳得没人骂,平得没人看。
他想证明自己是演员,却忘了观众早就不想再看他“证明”了。
![]()
04
其实黄晓明的下坡路,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
从《烈火英雄》之后,他主演的几部电影都成绩惨淡。
《最后的真相》票房5467万,《戴假发的人》420万,这次《阳光俱乐部》更是不到千万。
那些年,他还是综艺的常客。
在《中餐厅》里,“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成了全网笑柄。
恋情、婚姻、离婚、再传绯闻,每一次都比作品更热。
黄晓明不是没演技,只是时代变了。
过去那种“帅气多金”的偶像人设早就过时,观众想看的是真诚和生活感。
他虽然努力去掉油腻,但也失去了最初的光。
当年靠《神雕侠侣》《大汉天子》红遍两岸三地的男神,如今只能靠客串刷存在感。
电影里他不再是主角,电视剧也难掀波澜。
他以为是在蜕变,其实是在消失。
![]()
《阳光俱乐部》的票房失利,不只是黄晓明一个人的失败。
而是整个影视圈的冷清。
曾经一部电影能造就巨星,如今一个巨星也救不了电影。
黄晓明拼尽全力,可市场早已冷漠。
时代走远的时候,不会回头等谁。
当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句再见都不会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