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号夜里,导演梁婷发了一条微博,字数不多,却句句带火:“辛芷蕾的天赋,是被验证过的,没什么可质疑。”
一句话,把#辛芷蕾演技#再次送上热搜。有人点头,有人撇嘴:“又捧?”可我把那条微博读了三遍,读到的不是捧,而是一个姐姐替妹妹挡刀的急切——“她已经够努力了,你们别再用‘票房’两个字否定她的灵魂。”
先说个旧画面。
今年三月,我去看《初步举证》话剧,辛芷蕾一个人站在台上,120分钟,连口水都没喝。演到被性侵那段,她嗓子嘶哑,眼泪鼻涕一把,观众席静得能听见心跳。我旁边的小姑娘攥着我的袖子,小声说:“姐,她好像把命掏出来了。”散场灯亮,她鞠躬,背脊全是汗。那一刻,我没想起“票房”,只想起我妈常说的一句话:“人要是把压箱底的苦都翻给你看,你就别嫌她没给你糖吃。”
可回到网上,评论还是那些话:“文艺片票房毒药”“脸太冷”“不扛戏”。梁婷大概也看见了,才忍不住发声。她说“老天爷赏饭吃”,其实是一句心疼:你知道她啃下独角戏要背多少法律条文?你知道她为了《繁花》里一句上海话,把舌头咬破好几次?你知道她推掉两部仙侠大IP,损失多少钱?这些她不说,梁婷替她说。
![]()
我懂这种委屈。
我们普通人也有——你加班到凌晨,方案被客户一句话毙掉;你带娃三年,老公一句“你咋不挣钱”噎死你;你熬了半个月考下证,亲戚说“这证现在不值钱”。你心里的火“噌”地起来,可只能憋回去,因为没人替你发声。梁婷那条微博,就是把我们憋回去的火,替辛芷蕾喊出来了:“她已经很棒了,你们嘴下留人。”
再说票房。
文艺片亏钱,是常态,不是原罪。
《爱情神话》赚了一点,大家高兴得像过年;《燃冬》赔了一点,骂声像欠了谁钱。可电影不是股票,不能只用红绿看输赢。它更像一封信,有人读到“我也这样孤独”,就有人得救。梁婷说“票房失利是常态”,是替所有认真写信的人求一句:哪怕你没回信,也别把信撕了。
最后,说回辛芷蕾。
她没回应热搜,只默默把微博头像换成《繁花》里的李李,一袭红裙,背对镜头。我觉得这就是她的回答:你们聊你们的,我回去拍戏。
![]()
像极了我们被误解的时候,嘴上啥也不说,第二天还是六点起床挤地铁——日子要过,班要上,梦要做。梁婷那番话,其实是给所有默默赶路的人一个拥抱:“别怕,总有人看见你背后的汗。”
所以,今天我不夸演技,也不聊奖项,只想说:
下次再看到“票房毒药”四个字,先别急着踩。想一想,也许你我都曾是那个“毒药”——努力半天,只换来一句“不行”。
如果那时候,有人替我们喊一句“他已经够努力了”,我们可能就不会那么难受。
梁婷替辛芷蕾喊了,我们也替自己喊一声:
“别怕,继续演,继续活,总有人懂。”
![]()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