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来回奔波送材料,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申请救助,到账速度还这么快,真是让我倍感温暖!”近日,位于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至信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首批成功申领到临时救济金的员工宋平,向同事们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经历。数月前,她患病住院,数万元的医疗费用让她感受到了不小的经济压力,而这份“指尖上的救助”,如同及时雨般缓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
宋平口中的“手机点一点”,正是今年10月份上线,由六安市总工会打造的“六安工会数字化平台”小程序,这也是安徽省首个基层企业工会直报困难职工临时救济送温暖“一键办理”的机制试点。
![]()
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临时救助”页面,在规范填写好申请书,上传出院小结、出院结算单等资料后,市总工会收到申请后“一键受理”,系统自动“一键推送”至申请人居住地所在的县(区)总工会,经基层工会核实、上级工会审批等必要程序后,审批结果“一键反馈”至申请人手机,救助金则通过银行转账“一键打卡”直达职工个人账户。整个流程全程线上流转,实现了“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腿”。
![]()
![]()
“手机扫码后,按照步骤提交资料就可以了,相应的资料模板在市总工会的网站上下载。”为切实、快速响应基层工会与职工关切,打通工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市总工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安徽至信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手把手”指导,通过政策解读、现场演示、互动答疑等方式,让便民惠民举措真正走进基层、贴近职工。在思政课堂环节,市总工会的工作人员向职工们阐释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 “桥梁纽带” 的重要作用,引导职工深刻理解便民举措背后的制度优势与组织关怀,进一步增强对党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让思政教育融入服务场景,让思想引领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
![]()
“传统困难职工救济模式存在流程环节多、纸质材料繁杂、审批周期长等痛点,部分困难职工往往因不熟悉流程、耗时久而放弃申请。此次‘一键办理’试点,核心就是要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让救助更快捷、核实更高效。”六安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方伟伟直言。
![]()
之所以选择安徽至信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试点企业,员工数量、工会组织健全程度都很重要。“当前处于试点阶段,还将在各县区选择1到2家企业进行推广,最后再向全市进行推广。”方伟伟补充道。
安徽至信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市首家试点企业,职工年轻化程度高,对线上服务接受度高,企业一直重视职工权益保障。“试点工作启动后,我们通过车间公告栏、职工微信群推送政策,对职工进行一对一指导。”该公司工会委员会主席王利说。“小程序的上线,对职工来说,线上提交材料不仅便捷,还能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对企业而言,也省去了专人收齐材料再逐级上报的环节,大大节约了用工成本,实现了‘职工受益、企业减负’的双赢。”王利坦言。
![]()
据了解,此次“一键办理”试点工作是六安市总工会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保障职工权益”部署的具体举措,重点面向部分非公企业工会会员,聚焦重大疾病致困群体。当年度个人自付医疗费用5000元—20000元(不含)的,给予一次性临时救济500元;20000元(含)以上的,给予1000元救助,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多次住院按累计自付费用计算。试点工作分为准备(2025年10月下旬)、试运行(2025年11月—12月)、总结评估(2026年1月)三个阶段,目前已完成试点企业遴选和平台测试,即将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
![]()
“工会是职工的‘娘家人’,更是企业发展的‘贴心人’。通过数字化手段把温暖精准送到困难职工手上,既能切实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也能增强企业凝聚力,对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必然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方伟伟表示,下一步,市总工会将全程跟踪试点运行情况,收集流程数据和反馈意见,持续优化平台功能和审批流程,确保试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为全市推广及对接省总帮扶体系筑牢基础,让工会暖心服务精准直达每一位有需要的职工。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 汤格 张孟舒 实习生 杨旻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