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4日,我院将迎来190周年华诞。为献礼院庆,“先行190”院庆系列推送正式上线!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我院联合南方日报推出“健康广东”科普直播间,特别邀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唐恬恬开讲“咳嗽、咳痰两月以上?警惕得了肺结核”,解析肺结核的隐匿信号与早期应对要点。
![]()
误把结核当哮喘,小症状拖出肺不张
不少患者把长期咳喘当成哮喘,耽误了治疗。唐恬恬副主任医师分享了一则典型案例:一位30岁女性,因反复咳嗽、喘息半年,在外院查肺功能提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按哮喘用激素治疗。初期症状缓解后,患者自行购药维持。然而随后咳喘加重、活动耐力下降,复查胸片显示左侧肺不张。经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她实际是支气管结核,因未及时抗结核治疗,左主支气管已严重狭窄,通气通道仅剩几毫米。
唐恬恬副主任医师强调,持续咳嗽超过2个月、痰中带血是肺结核的核心信号,部分患者还可能伴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等症状。而哮喘多是阵发性喘息,用药后能快速缓解。她提醒,若咳喘症状用常规方法无效且持续加重,尤其患者本身有吸烟、熬夜等可能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习惯,需高度警惕肺结核的可能。
早查早治+做好防护,结核可防可治
如何尽早发现肺结核?唐恬恬副主任医师指出,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尽早前往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做胸部CT(比胸片更敏感)、痰检(病原学确诊关键)。对于糖尿病患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结核病筛查。
我国2023年估算新发肺结核74.1万例。值得重视的是,初治患者若能接受规范治疗,治愈率可超过90%——关键在于全程规律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在预防方面,肺结核患者咳嗽时应使用肘部遮挡,避免随地吐痰;健康人群在人员密集场所应佩戴口罩、注意勤通风。需要了解的是,卡介苗对儿童重症结核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对成人的防护效果有限,因此仍需依靠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等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
专家简介
![]()
唐恬恬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现任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
专业特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部感染性疾病、免疫相关间质性肺病、呼吸系统罕见病等。
社会任职: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罕见病学组副组长。
学术成就:参与多项国自然科研项目及临床研究项目,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
出诊安排:北院区(周五上午),花都院区(周一全天、周三全天)。

共同策划: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办公室、南方日报
责编:黄睿、房诗婷、曹文杰
初审:刘文琴
审核:欧阳霞、任毅
审核发布:杨建林
![]()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