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 通讯员 张峻源)60岁的周阿姨(化名)被反复咳嗽、咳痰折磨了整整9年,每年冬春季节,这恼人的症状就像“老朋友”一样准时到访,一待就是两三个月。9年间,她在多家医院都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慢支),每次输液、吃药后症状虽能好转,但停药后很快又会卷土重来。本以为要与“老慢支”相伴终身,直到来到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们才帮她找到了咳嗽背后隐藏多年的真正“元凶”。
拨云见日:咳嗽真凶终现身
近日,周阿姨再次出现顽固性咳嗽和咳痰,且伴有活动后明显气短的症状,随即入住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胸部CT检查,医生发现周阿姨的纵膈内有大量钙化灶,并且钙化灶延伸至支气管内,几乎将右肺中间段完全堵塞,还伴有肺不张。基于此,医生考虑周阿姨患的是“支气管结石”。随后进行的支气管镜检查证实了这一发现——一颗坚硬的“石头”牢牢卡在气道里,将右肺中间段堵得几乎不留缝隙。
![]()
精准“拆弹”:微创手术解难题
情况紧急,必须尽快取出结石,恢复患者呼吸畅通。医院迅速为周阿姨实施了全麻下的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当内镜到达右肺中间段时,眼前的景象令人揪心:一颗黄白色的结石几乎将气道完全堵死,结石周围因长期摩擦刺激长出了许多肉芽组织,进一步加重了堵塞,气道远端还淤积着大量脓痰。
整个手术过程犹如一场精细的“肺部拆弹”行动。首先,用异物钳小心翼翼地将坚硬的结石分次取出,这是“钳取核心”;接着,结石取出后,立刻吸引清除淤积的脓痰,并用生理盐水灌洗,送检查找有无特殊感染,此为“清理战场”;最后,对增生的肉芽组织进行冷冻治疗,将其消除,防止再次狭窄,完成“修复路面”。
![]()
手术非常成功,当最后一小块结石被取出,原本被堵塞得密不透风的右肺中下叶支气管开口终于重见天日。周阿姨术后恢复迅速,困扰她多年的顽固性咳嗽和气短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出院时,家属特意为科室送来了锦旗,以表感激之情。
科普解惑:肺里“石头”从何来?
支气管结石其实是一个“闯入者”。大多数支气管结石的前身是紧贴在支气管旁边的淋巴结。这些淋巴结在经历过某些感染(如结核、真菌)、吸入异物、矽肺等原因后,会像鸡蛋壳一样钙化变硬。在日复一日的呼吸运动中,这些坚硬的钙化淋巴结不断摩擦、压迫柔软的气管壁,最终“破墙而入”,掉进支气管管腔里,就成了惹是生非的支气管结石。
身体发出哪些“警报”?
• 顽固的慢性咳嗽、咳痰:最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
• 咳血(咯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因为石头边缘尖锐,摩擦容易导致气道黏膜破损出血。
• 呼吸困难、气短:气道被石头堵住,通气自然不畅。
• 同一部位反复肺炎:石头阻塞导致远端肺组织分泌物无法排出,反复感染。
如何揪出并解决它?
火眼金睛:胸部CT是发现它的利器,能清晰看到气道内的钙化影。
金标准:支气管镜是诊断和治疗的“王牌”。医生能直接看到它,并能用各种微创工具(如钳子、冷冻、激光等)将其拿下。
如果您或家人有长期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尤其当伴有咳血或同一部位反复肺炎时,请不要简单归咎于“慢性支气管炎”。建议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这有助于您找到并解决那个深藏的“真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