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甄某,女,27岁,24年5月因工作、感情问题渐起情绪低落,开心不起来,做事提不起兴趣,容易生气,手抖、心悸,入睡困难。服用氟西汀后情绪明显好转,稳定半年后停药。25年7月15日来门诊复诊,自述停药半年,半年内情绪平稳,但近日因家庭问题又出现情绪低落,经常哭,做事感到很累,觉得活着没意思,有吞药轻生的念头,可能会真的实施,交流、烦躁,为防止吞药,予氟西汀肠溶片治疗。7月29日,服药半个月,情绪明显好转,消极观念明显减少,偶有恶心呕吐,嘱继续服药观察。
氟西汀(Fluoxetine)作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代表药物之一,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多方面的疗效优势,结合临床研究及实际应用,其核心优势可归纳如下。
迷茫别停下,续航有办法
本期“续航专家”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高鹏:
![]()
疗效显著且持久
症状改善全面
氟西汀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5-HT)的再摄取,显著提高中枢神经系统5-HT浓度,从而改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等核心抑郁症状。临床研究显示,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达74.6%,与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相当,且对伴随的焦虑症状也有缓解作用。
长期预防复发
氟西汀治疗依从性高,患者复发风险低。研究证实,持续用药可减少抑郁发作频率和强度,尤其对慢性或反复发作型抑郁症效果显著。
安全性优势突出
不良反应轻微
与传统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相比,氟西汀的抗胆碱能副作用(如口干、便秘、心悸)显著减少,对心血管系统及肝肾功能影响小。其常见副作用主要为短期胃肠道反应(恶心、食欲下降)或神经系统症状(失眠、紧张),多数患者可耐受。
特殊人群适用性高
老年及躯体疾病患者:因药物相互作用少且代谢稳定,适合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抑郁患者。
青少年患者:研究显示氟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疗效更优,6周后HAMD评分显著降低,且1年内复发率低于单用药物组。
治疗灵活性与依从性优势
剂量调整灵活
氟西汀半衰期长(约4-6天),漏服时血药浓度波动小,停药反应风险较低。临床可根据病情逐步调整剂量(通常起始20mg/日),个体化方案易于实施。
依从性优于部分同类药物
与帕罗西汀、文拉法辛等相比,氟西汀的镇静作用较弱,不影响日间精力,患者更易坚持治疗。研究显示,其治疗中断率显著低于SNRI类药物(如度洛西汀)。
![]()
与其他抗抑郁药的比较优势
![]()
注:氟西汀对性功能的影响是其主要短板,需根据患者需求权衡选药(如性功能敏感者可选安非他酮)。
在综合治疗中的核心地位
氟西汀常作为一线药物用于以下场景:
单药治疗:轻中度抑郁的首选,尤其适合伴失眠或精神运动迟滞的患者。
联合治疗:与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协同,显著提升青少年及成人患者的疗效并降低复发率。
长期管理:因安全性高,适合需维持治疗的复发性抑郁患者。
心灵小感冒,专家来支招
氟西汀在抑郁症治疗中展现以下核心优势:
疗效确切:覆盖抑郁核心症状,尤其对情绪波动及焦虑症状改善明显;
安全性佳:副作用少,老年及青少年适用性高;
依从性好:剂量灵活、停药反应低,长期治疗优势显著。
尽管存在性功能障碍等局限性,其综合获益仍奠定其作为一线抗抑郁药的地位。临床需结合患者个体特征(如年龄、共病、副作用敏感性)制定方案,必要时联合心理治疗以优化预后。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下留言。
作者介绍
![]()
高鹏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 主治医师
简介:
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诊疗,尤其是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对立违抗性障碍、情绪障碍、学习困难的心理指导和行为矫正心理咨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