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说 “脾胃者,仓廪之官也”,把脾胃比作储存粮食的仓库,可见它对人体的重要性。可现在不少人要么三餐不规律,要么顿顿重油重辣,不知不觉就把脾胃 “作” 得虚弱了。
有人可能会疑惑,怎么知道自己脾胃是不是虚了?其实身体早就给出了信号,只是很多人没在意 —— 比如吃一点就腹胀,半天不消化;早上起来总觉得嘴里发黏、有口气;大便要么稀溏不成形,要么干硬难排;甚至稍微吹点风就怕冷,整个人没精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其实都是脾胃在 “求救”。
![]()
一、脾胃虚弱,真的是吃出来的?
不少人认为脾胃问题乃“老毛病”,实则大多与日常饮食息息相关。饮食之细微,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脾胃康健,切不可掉以轻心。中医有云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句意指,若饮食过量、种类繁杂,超越了脾胃的运化限度,脾胃便如同疲惫不堪的劳工,自然会 “罢工” 抗议。
现在的人爱吃的火锅、烧烤、甜奶茶,其实都在悄悄伤害脾胃。火锅里的辛辣调料会刺激胃黏膜,让脾胃一直处于 “亢奋” 状态;烧烤经过高温加工,油脂含量高,脾胃消化起来要花更多力气;甜奶茶里的糖和植脂末,不仅没营养,还会加重脾胃负担,时间久了,脾胃功能自然就弱了。
![]()
但也不是所有食物都对脾胃不友好,像小米、山药、南瓜这些温和的食材,就很适合脾胃虚弱的人。小米粥熬得软烂,不用脾胃费力气就能消化;山药被称为 “脾胃之友”,煮在粥里或蒸着吃,都能帮脾胃 “减负”;南瓜软糯香甜,还能保护胃黏膜,日常多吃点,对脾胃很有好处。
二、想养脾胃,先避开这 5 类食物
养脾胃不是靠吃补药,而是从 “忌口” 开始。不少人一边怀揣着调养脾胃的想法,一边却仍在摄入损伤脾胃的食物。如此言行相悖,调养之举无异于缘木求鱼,自然难以见到预期之效。尤其是下面这 5 类食物,脾胃虚弱的人尽量少吃。
![]()
首先是生冷食物,比如冰西瓜、冰奶茶、生鱼片。脾胃偏好温煦之境,生冷食物仿若 “寒气” 侵袭,致使脾胃运化功能迟缓。若过量食用,易引发腹泻、腹痛之症,于脾胃健康大为不利。就像冬天给植物浇冰水,它肯定长不好,脾胃也是一个道理。
接下来是油腻食品,诸如香酥的炸鸡、肥嫩的肉块,还有香甜的奶油蛋糕,此类食物虽美味,却不宜过量食用。此类食物脂肪含量颇高,脾胃消化时需“竭尽全力”。若长期摄入,脾胃将持续处于疲态。长此以往,其功能渐趋衰退,难以维持正常运化之功。比如有人吃完炸鸡后总觉得腹胀、反酸,就是脾胃消化不了这么多油脂的表现。
![]()
还有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花椒、芥末。适量吃辣能开胃,但吃多了会刺激胃黏膜,让胃里像 “着火” 一样,时间久了可能会引发胃炎、胃溃疡,进一步加重脾胃虚弱。
过甜的食物也得控制,比如糖果、巧克力、甜面包。中医有云:“甘能助湿”。过量摄入甜食,易在体内滋生湿气。湿气困阻脾胃,致其运化失常,进而引发消化不良之症,且大便黏滞不爽。
最后是难消化的食物,比如油炸丸子、糯米制品、豆类。糯米黏性大,脾胃弱的人吃了容易积食;豆类虽然有营养,但吃多了会胀气,加重腹胀的症状。这些食物并非不可食用,而是需把控食用量。就如糯米团子,偶尔食之聊以解馋尚可,但若每顿皆食,则不可取。
![]()
三、养脾胃不用太复杂,做好 2 件事就够了
养脾胃没有那么多 “高深技巧”,关键在 “细水长流”。很多人希望靠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个方法快速养好脾胃,其实不如从日常小事做起。
第一是规律饮食,按时吃饭比吃什么更重要。现在人总爱熬夜,早上起不来就不吃早餐,中午随便对付,晚上又暴饮暴食,这样会打乱脾胃的 “工作节奏”。建议每天固定时间吃饭,早餐吃点温热的粥或鸡蛋,午餐荤素搭配,晚餐清淡易消化,让脾胃形成规律的 “生物钟”。
![]()
第二是吃饭时细嚼慢咽。有人吃饭像 “打仗”,几分钟就吃完一顿饭,这样脾胃来不及消化,食物就会堆积在胃里,引发腹胀、反酸。建议进食时每口饭咀嚼 20 - 30 次,将食物充分磨碎后再下咽。如此可减轻脾胃运化负担,长此以往,脾胃功能有望逐步恢复。
脾胃是 “后天之本”,养好了脾胃,身体才会更健康。不用追求什么 “神奇方法”,从少吃伤脾胃的食物、规律吃饭开始,慢慢就能看到变化。今天你有没有好好吃饭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