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夏天,云南出了个“狠角色”。林万东,这个来自云南宣威市阿都乡的男生,高考理科 713 分,位列云南省第 20 名。
高考成绩公布时,林万东正在工地帮母亲搬砖挣钱,这份“查分时仍在务工”的经历被报道后,他被网友亲切称为“搬砖男孩”。面对清华录取通知书,他说:很高兴能上清华,不过现在他还得快点去搬砖。
很多人都只记住了他那句不合常理的“搬砖事迹”,却没看到他背后那段披荆斩棘的成长路。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孩子,能考上清华,靠的全是一步一个脚印地熬出来。
不光熬成绩,还得熬生活、熬孤独、熬掉牙咬紧的那口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林万东,看看这个当初说搬砖比读书值的男孩,如今混成啥样了。
![]()
从泥巴地到清华园:一个学生的“手动升级”
林万东的家在云南宣威市阿都乡,说是山沟沟也不算夸张。
家里条件不富裕,父亲在外务工时出了事故,落下了伤残,母亲靠着搬砖打零工撑起一家人的日子。
姐弟三人都在读书,日子紧巴到啥程度?那时候买本新练习册都得精打细算,草稿纸都用废旧试卷的背面凑合着写。
在别人家孩子吃着水果学奥数的时候,林万东躲在破旧的教室里啃教辅。他的作息表跟普通学生不太一样,别人晚上十点睡,他可能还在写题。
![]()
学校里能用的资源不多,他就自己找资料、看网络课程。
他的生活没有太多花里胡哨,就是过得苦,学得狠。他并非天才型选手,靠的是那股死磕到底的劲头。
别人玩手机,他在刷题;别人放假,他还在看数学竞赛的题型。他知道,自己家这种条件,想要翻身,就得靠分数说话。
所以当高考成绩出来那天,全校、全县都在传他的分数。
713分,清华大学直接录取了他,还成了当年云南的风云人物。他走进清华校园的那一刻,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前面是他自己从未设想过的世界。
![]()
清华不等于天堂,反而像是新一轮“进阶副本”
很多人以为,考上清华就像通关了游戏,接下来应该是人生一路绿灯。可林万东到了清华之后才发现,这地方不光不轻松,甚至比过去还要难。
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像开挂一样,编程、竞赛、演讲、创业样样精通。而他,连电脑都不会开,打开系统都得跟着人学。
他通过清华 “自强计划” 进入自动化系,可一开始就跟不上节奏,课程听不懂、实验不会做、作业做一半卡壳。
他起跑线就差了一大截,面对压力,他没有急着转身跑路,而是开始“从头补课”。
![]()
大一下学期专业分流至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白天上课,晚上图书馆自习,周末还在技术社区里跟网友请教问题。
他不是那种天生聪明的孩子,可他勤奋得让人心疼。他把自己逼到极限,一点点追上来。
他没让自己在清华掉队,相反,他还在这里做了些别人没想过的事。在清华读书时,他主动加入‘春霖行动’公益团队,利用课余时间为两湖地区受疫情影响的贫困高三学生提供学业帮扶。
他知道,自己曾经需要帮助,现在有能力了,就该把这股力量传下去。
![]()
不去大城市,他真“回去搬砖”了
毕业那年,他放弃了到发达城市发展的机会,选择以定向选调生身份回到云南基层。
有人说他傻,放着几十万年薪不要,跑回老家拿几千块一个月干活图啥?可在他看来,这不是“掉价”,是回来“补课”的另一种方式。
他作为定向选调生下派至龙洞村委会任主任助理,负责跟踪脱贫户生产生活、撰写基层调研报告等工作。
他说过一句话,意思大概是,“我愿意用我的能力,去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他不是口头上说说公益,而是扎根下来干。除了工作,他还办了个“山鹰学堂”,培训乡村教师,让更多老师能掌握新的教学方式,提升教育质量。
![]()
他不再是那个背着砖头上学的孩子了,现在的他,是自愿“搬砖”的人,只不过这次搬的是基层的发展、教育的希望。
他没把清华当成跳板,而是当成责任的开始。
清华不是终点,选择才是人生的分岔路
林万东的经历给人启发,也让人反思。他的故事不是那种轻轻松松就能复制的童话,他的成功背后,是数不清的夜晚、压不住的压力和不被看见的坚持。
他没有一夜暴富,也不靠标签生活,他只是脚踏实地地走在自己选的路上。
说到底,教育确实能改变命运,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林万东那样的机会和资源。
![]()
所以他更明白,自己能走出来,不是因为天赋,而是因为有人拉了他一把,而他现在,也想做那只手。
这个时代的人对成功有很多种理解,有人觉得年薪百万才算出人头地,有人觉得走出大山就已经赢了。
而林万东的选择,是回到山里,把曾经照亮自己的光,变成更多人的灯。
他不高调,不张扬,却用行动给出了答案:知识,不是为了离开故乡,而是为了让故乡变得更好。
林万东的故事,不是什么传奇,也不是励志鸡汤。他就像很多人一样,拼命读书,只是他拼得更狠,走得更远。
![]()
他没有被苦难打败,也没有被荣誉冲昏头,他在最难的时候咬牙坚持,在最光鲜的时候选择回头。
他没有成为什么明星人物,也没当网红讲师。他只是一个从清华走出来的普通青年,悄悄地把自己从一颗小石子磨成了砖头,然后又默默回到大地,把自己砌进了基层建设的墙里。
这才是真正的“搬砖男孩”:不是靠一张嘴,而是靠一双手和一颗心,把青春和知识都砸在了热土上。
林万东没变,变的是我们看待成功的方式。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脚踏实地,什么叫真正的担当。
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已经把属于自己的那块砖,搬得结结实实。
参考资料:
《在工地搬砖时收到清华通知书的他,被这里录用!》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搬砖男孩” 林万东:从清华毕业回云南基层》(2023)
环球网《清华 “搬砖男孩” 返乡记》(202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