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2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29岁的深圳青年小张(化名)近半年来持续消瘦、大便不成形,原本充满活力的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经过系统检查,他被确诊为克罗恩病,更让人惊讶的是,在他的肠道内竟形成了三条异常的“岔路”——医学上称为内瘘。这个罕见的复杂情况,让年轻的他在求医路上经历了一场特殊的考验。
年轻生命的困扰与转机
近半年来,小张一直被不明原因的消化道症状困扰:持续消瘦、大便不成形,还伴有恶心、腹胀、食欲下降等不适。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经过专业医疗团队的全面评估,他被确诊为克罗恩病回结肠型狭窄穿透型活动度中度,更复杂的是,检查发现他的肠道内已经形成了内瘘。
由于此前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效果不佳,复查腹部CT显示右半结肠及末端回肠仍肿胀明显。面对药物治疗的瓶颈,医疗团队经过审慎评估,决定转为手术治疗。这个决定对年轻的小张来说,意味着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医疗团队为小张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精准切除病变严重的右半结肠及部分回肠,并修补内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必须确保患者术后保留足够的小肠长度,避免发生严重的“短肠综合征”,这关系到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陈志辉教授主持,与深圳前海泰康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平共同完成了这台手术。
精准手术与顺利康复
手术中的发现印证了术前的判断:患者腹腔内存在广泛而严重的粘连,涉及多个肠段之间;肠段明显水肿,回盲部与小肠形成感染灶。更复杂的是,在距离Treitz韧带约360厘米处存在小肠狭窄,其远端形成了三处内瘘,包括升结肠-小肠瘘、小肠-小肠瘘和小肠-乙状结肠瘘。
手术团队在高清腹腔镜下实施精细操作,改变了传统“开腹手术+预防性造口”的常规模式。这一创新术式既减轻了患者术后身体负担,也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进行预防性造口的决定,避免了患者长期携带“粪便袋”的不便,这极大地缓解了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增强了治疗信心。术后,小张恢复情况良好。
专家提醒,对于克罗恩病这类病因复杂的疾病,虽然无法完全预防,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发生风险。建议公众戒烟限酒、限制超加工食品摄入、建立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为基础的饮食习惯,同时保持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和良好压力管理。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细心观察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持续腹泻、腹痛等信号,应及时就医咨询。
来源:深圳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