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人口数据和结构变化,以及坚定推动教育改革,让各个区域的学区房价格与行情,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被误读的教育试点内容,家长群体的焦虑从何而来
“成都试点取消中考”的消息,十月中旬开始在成都的家长群疯传,“教育大改革”“免考直升”等说法引发关注。
这场风波的起点,其实是成都市教育局2025年推出的一项改革,8所学校试点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
官方其实早就说明了试点的内容和目的,只有8所学校开设两个贯通培养班,学生自愿报名且可中途退出,既可以不参加中考直升,也能回归统考轨道。
换句话说,这只是针对少数学生的育人模式探索,而不是全市范围中考制度的取消。
而之所以引发误读,是因为成都家长群体对升学捷径的焦虑,被放大了。近年来,成都的初升高升学率一直不高,头部学区房的溢价却一直攀升,这让很多家长对政策的解读跑偏了。
![]()
![]()
10月22日,成都市教育局联合光明网、川观新闻等权威平台紧急辟谣,“贯通培养不影响中考正常实施,勿信谣传谣”。
及时的辟谣直接戳破了两个误区,一个是试点规模只覆盖个别学校的少数班级,而不是全域推行,二个是改革的目标是“全链条育人”,而不是简单的“免考”,课程重构、多元评价才是核心。
“479遍布成都”,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化
传言发酵的短短几天时间里,成都的学区房市场就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有的热门项目,卖家要惜售,买家着急要,随着官方辟谣消息的及时发布,市场的震荡立刻平息了。
其实,成都的学区房早已松动了。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都的二手房成交量保持上涨态势,但学区房方面却是量价齐跌。部分对口知名重点小学的学区房,价格大跌不说,还出现了连续数月零成交的情况。有的知名学区房虽然还保持着高价位,但成交量跌幅超过了5成。
成都各个区域也在不断摸索深化改革。比如,青羊区已明确,2026年的小升初,需要户籍与产权双达标,这直接让“挂户房”失去了市场。锦江区推动的教师轮岗试点,让薄弱学校的升学率涨了15%以上,名校溢价被很好的稀释了。
![]()
![]()
加上成都全域推进的多校划片扩大至32所学校、指标到校比例提至60%等政策,已经把“房产绑定学位”的乱象打破。
这次成都辟谣“取消中考”,是给降温中的学区房再浇了一盆冷水。
虽然现在的成都教育资源分布,看起来像是“479遍成都”,其实是优质教育资源开始普惠化。
并不乐观的成都人口账本,抽掉了学区房的底子
成都的教育改革,与人口数据的变化有着密切关联。表面上看,成都的学龄人口依然很庞大,但新生人口的拐点已经到来。2024年的成都新生儿数量同比减少了7.8%,未来小学的学位压力将逐步缓解,最直观的变化是,成都的幼儿园数量已经在不断减少。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教育资源的调整。有教育集团人士表示,现在更倾向于均衡布点,新建校区都要求与名校集团化办学。家长坚持用脚投票,但“名校单校划片”的吸引力在持续下降。
短期来看,成都的优质学区房仍能提供一定的便利,对口名校的房产,确实能减少一些升学方面的不确定性。
此前,成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育配套建设,但大多流向了高新南区、天府新区等热点区域,龙泉驿等片区的投入相对滞后。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催生了学区房的溢价,但政策正在强力纠偏,教师轮岗、集团化办学、指标到校扩容,都是有力举措。
中考不会取消,名校始终存在,但“靠房子锁定学位”的路径越来越窄了,成都学区房的“虚火”正在缓缓褪去。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升学的关键是能力,而非学位,对学区房的追捧终会逐渐消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