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网)
转自:安徽网
“鼓点真带劲,戏曲听得过瘾,还买到了新鲜的本地红薯,这趟来得值!”近日,2025年安徽省“四季村晚”阜阳·界首市舒庄镇大鲁村专场在村民们的激情开演。这场扎根乡土的文化盛宴,不仅以多元艺术形式激活乡村文化活力,更搭起“文化+农产”桥梁,让大鲁村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多人,成为舒庄镇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演出当天,大鲁村文化广场人头攒动,随着腰鼓队《好日子》的激昂鼓点响起,村晚正式拉开帷幕。队员们身着亮色服饰,动作整齐划一,震天鼓声与村民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瞬间点燃现场氛围。广场一侧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区同样热闹,刚从地里挖的红薯、晒干的糯玉米糁、蜂蜜等多种本地农产整齐摆放,吸引不少村民和周边群众驻足挑选。
![]()
舞台上,乡土气息与艺术魅力交融绽放。男声独唱《晒晒咱村新年货》,用朴实歌词讲述乡村产业发展的喜人变化,;扬琴独奏《幸福泉》旋律悠扬,与“水韵大鲁”的水乡风情相得益彰。戏曲表演环节更是掀起高潮,曲剧《卷席筒》选段、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轮番登场,传统唱腔让老戏迷听得直呼“过瘾”。
“村晚不仅要好看,更要传递文明新风、助力农产增收。”活动组织者介绍,本次村晚特意设置特色互动环节与农产品展销区,让文化传播有温度、产业发展有销路。于香丽等演员带来的小品《招婿》,以幽默剧情解读文明婚嫁理念。移风易俗知识问答环节中,村民们踊跃举手抢答,文明新风在欢笑中深入人心;非遗技艺展示区里,现场演示界首鱼拓技艺、糖画制作台前围满孩童,让村民近距离触摸非遗匠心。不少观众在看演出、赏非遗之余,都会到展销区逛逛,带着新鲜农产满载而归。
![]()
“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既看了演出,又学了知识,还能买到放心的本地农产。”散场时,特意从邻村赶来的王大姐提着装满红薯和玉米的袋子说。这场村晚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通过“文化搭台、农产唱戏”的模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落地生根,也让特色农产品借势打开销路,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舒庄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以“四季村晚”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文化+农产”“文化+非遗”特色活动,让乡风文明焕发新活力,让特色农产走出乡村,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文化与产业双重动能。(高翔 韩静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