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25日,吉隆坡默迪卡118大楼内,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谈判正在进行。
长达10小时的闭门磋商后,美财政部长贝森特说出了一句震惊世界的话:"愿通过平等、尊重的方式解决分歧"。
这种表态在美方外交史上几乎前所未见,美方态度转变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场竞争又将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F
美方态度180度大转变,稀土管制精准击中要害
就在谈判开始前,美方还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态,特朗普威胁要11月起对华加征100%关税,甚至称这是"杀手锏",贝森特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李成钢,说他8月访美时发表"煽动性言论"。
美方代表团中还有鹰派人物卢特尼克,他推出过争议性的"50%规则",背后搞小动作引发中方反制,但就在谈判桌上,一切都在悄然变化,中方的底气首先来自稀土这张王牌,今年中国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新规,直接击中了美国新能源与半导体产业的命门。
![]()
要知道,中国稀土出口占全球供应量的70%,美国军工、半导体和高端制造业对稀土依赖度极高,中方的管制让美方感受到实质压力,这种压力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战略性的,更让美方头疼的是,中方的反制精准而有力。
而美方呢?美方却缺乏应对的有效手段,特朗普曾威胁的100%关税,在稀土管制压力下,经白宫专家多次劝说,最终被迫认清美国承受不起"脱钩"的代价,这个最狠的威胁,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讨论。
![]()
谈判现场的画面很有意思,当中方代表面带微笑、从容自信地走出会场,与美方官员眉头紧锁的神情形成鲜明对比时,这场博弈的胜负已经不言而喻,美方内部撕裂也很明显。
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对达成协议展现罕见乐观,直言中美"有很大机会达成全面协议",但同机的国务卿鲁比奥态度强硬,公然表态不会为贸易协议放弃对台支持,甚至声称"即便条件有利于美国,也不会达成此类协议"。
![]()
这种矛盾表态的背后,是美国政府内部对华政策的深刻分歧,特朗普急于达成协议提升支持率,强硬派却不愿在任何问题上让步,美方代表团的关键人事变动也很能说明问题。
对华鹰派卢特尼克意外缺席,这位以放狠话著称的强硬派,因背后搞小动作引发中方反制,遭到特朗普训斥和疏远,已经淡出公众视野,特朗普甚至公开斥责他"做蠢事搞砸了谈判",相比之下,中方代表团始终保持稳定,这种一稳一动的对比,更凸显了双方谈判准备的差距。
![]()
实力逆转的三个核心指标
美方的态度转变不是无缘无故的,根本原因在于中美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具体的数字上,令人瞩目的是,9月单月外资使用同比增长超过11%。
这些数字背后是什么?是全球资本用真金白银给中国经济投下的信任票,在全球资本对中国市场满怀信心的背景下,中方的底气比任何时候都要足,另一个关键指标是银行结售汇数据,9月中国银行结售汇顺差高达510亿美元,创下近五年来新高。
![]()
这个数字说明什么?说明外界所谓的"脱钩断链"只是噱头,而中国的经济稳定性和全球吸引力依然牢不可破,中美贸易结构的变化也很有说服力,贸易战以来,中国对美出口占比虽然跌破了10%,但出口总额却逆势上扬,外贸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国对美市场的单一依赖大幅降低,这就给了中方更大的战略空间,反观美方,大豆最大市场是中国,众多重要矿产依赖中国供应,关税大棒挥得越狠,自身代价越大。
![]()
美国商会早有报告说,对华搞限制这几年,美企已经亏了超过120亿美元,国内电商平台上近千种商品都涨了30%,老百姓怨声载道,美方内部早已意识到,继续硬撑下去只会让自己更吃亏,这就是实力的逆转。
不是一时的优势,而是结构性的变化,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胜利,是全球产业链地位的提升,是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
![]()
从应对者到引领者,角色转变的历史意义
这次谈判最深远的意义,在于中国角色的转变,从过去的被动应对者,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引领者,这种转变不是名义上的,而是实质性的。
李成钢在会后表示:"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这句话看似平常,实则意义非凡,以往中方更爱说"坦诚交流""达成共识"这类话,很少直接点破"美方立场强硬",这次主动说出来,正好说明谈判谈得够深,已经实实在在碰到双方的核心利益底线了。
![]()
中方敢于这么说,底气来自何处?底气来自无可替代的产业实力与战略筹码,如今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产值已超G7国家总和,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完全脱离中国制造几乎无从谈起,更重要的是,中方在稀土领域的优势直击美方软肋。
中方不仅收紧出口管制,还严打走私,把战略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也因为这样,面对美方在出口管制、船舶收费这些问题上的强硬坚持,中方才能寸步不让,最后逼着美方坐下来谈出实际结果。
![]()
角色转变的另一个标志是,中方在谈判中首次提出"全面取消所有美方关税与出口管制"的核心要价,不仅要求废除特朗普自2018年起加征的全部关税,还明确取消针对AI、芯片等行业的出口限制,被西方媒体称为"震撼与威慑"式战术。
这不是简单的讨价还价,而是新地位的宣示,是引领者才有的底气和格局,从跟跑到领跑,从参与全球治理到引领全球治理,中国正在开启新的历史阶段。
![]()
APEC峰会或迎签字仪式,战略引领的新阶段开启
吉隆坡谈判落幕,但大国博弈的棋局仍在继续,双方都没有召开联合记者会,这意味着分歧尚未完全打通,但能谈到这个程度,本身就是一场突破。
十小时的谈判,没有对外公布详细记录,没有视频,没有文件流出,但光是"谈满十小时"这件事,本身就释放出一种信号:谁也没走,谁也没翻桌,更重要的是,两边在最后的发言中,各自抛出关键措辞,一边说"强硬""坚定",一边说"平等""尊重"。
![]()
这些词汇,不是空话,也不是外交辞令,是这十小时博弈后的成果,是彼此试探底线后的余波,真正的谈判成果,是让彼此再次坐在桌前,把几个月未谈的关键议题重新摆上来,美方的节奏很快。
谈判结束当天下午,财政部长贝森特就在一场简短通气会上表示:双方制定了一个"具有建设性的框架",涵盖关键经贸议题,未来几周可能举行领导人层面会晤。
![]()
几乎同时,中方也对外发布会议简报,内容极为简洁,强调双方就"出口管制、对等关税延期、芬太尼治理、扩大贸易、301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磋商,并初步达成共识,最关键的,是一句附加说明:"双方将分别履行内部报批程序"。
这意味着谈判已经产出"框架"或"初步共识",但尚未落地为政策文本,说到底,还要走流程,走不走得通,要看内部审批结果,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对达成协议展现罕见乐观,直言中美"有很大机会达成全面协议"。
![]()
这种表态,暗示着10月30日韩国庆州APEC领导人峰会,可能会迎来真正的"签字仪式",如果真有这一天,那将是历史性的,全球会看到一个更自信、更从容、更有底气的中国,在国际谈判桌上扮演引领者而非应对者的角色,这一次,中国没有让步,也没有退缩,而是以实力赢得了尊重。
![]()
结语
中美实力对比的根本性变化,让平等尊重成为必然选择,历史性转折已经到来。
中国不再是简单的应对者,而是承担引领责任的参与者,全球格局正在重构。
在这个新阶段,我们该如何把握机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思考。
信息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