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人还在为“996”和“大小周”挣扎的时候,我们的邻居韩国,已经迈出了更大胆的一步:推行“每周4.5天工作制”。
说白了,就是上四天半,休两天半。
听起来很梦幻,是不是?但如果你了解韩国如今的处境,就会觉得他们这么做,实在是一种被逼到墙角后的无奈选择。
韩国,正坐在一个巨大的人口定时炸弹上。他们的生育率已经连续多年全球垫底,2023年的总和生育率只有0.72。这意味着,平均每个韩国妇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数还不到一个。作为对比,维持人口世代更替需要的生育率是2.1。
可以说,韩国人正在用行动实现“自我灭绝”。
同时,这个社会正在急速老去,五分之一的韩国人年龄在65岁及以上,,已经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
所以,你能理解韩国政府为何如此心急火燎了吧?他们过去十几年来,在鼓励生育上已经砸了超过2000亿美元,但从结果看,收效甚微。发钱、减税、延长带薪育儿假,能想到的招都用了,年轻人的肚子还是不见动静。
当一个人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在通勤路上耗掉最后一丝精力,回到家只剩下“躺尸”的力气时,你跟他谈恋爱、谈育儿、谈家庭幸福,他觉得你是在讲外星神话。
因此,新政的目标非常明确:通过立法将法定工时从每周40小时逐步下调至36小时,目标是到2030年,把年均劳动时间缩短至OECD平均值(1717小时)以下。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往往骨感得硌人。
这一改革在韩国国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尤其是企业界,反应普遍谨慎甚至担忧。
许多普通劳动者,尤其是60岁以上的群体和蓝领,担心这会变相导致降薪或工作强度被压缩到更短的时间内,让人更加窒息。
这便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仅仅靠减少工作时间,真的能拯救岌岌可危的生育率吗?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生育率低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是职场文化、生活成本、住房压力、教育焦虑、性别平等观念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韩国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不仅仅是因为“没时间”,更是因为在大城市生活成本不断上涨。
时间,或许只是这个庞大方程式中一个变量。除非配套的托育服务能像便利店一样普及且优质。除非房价不再是压垮年轻人想象力的巨石,除非社会能真正创造一个让女性不必在“职场精英”和“完美妈妈”之间做残酷抉择的环境,否则,多出来的半天休息日,最终可能只是变成了又一段高质量的“躺平”时间,而非造人时间。
所以,韩国的这场社会实验,其意义远不止于工作制度本身的变革。它是在试探,一个高度内卷的现代化社会,能否通过国家力量的强行干预,扭转其滑向“低欲望社会”的颓势。它是在验证,当我们把追逐效率的疯狂脚步慢下来,将时间重新分配给生活、家庭与自我之后,能否找回那些被高速发展所牺牲掉的、作为人最本真的幸福与动力。
这对于同样面临生育率下降和“996”加班文化困扰的我们,无疑是一面宝贵的镜子。我们或许还没到讨论“上四休三”的阶段,但先保障好双休的落实,根治无效加班的文化,让劳动者能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这应该是迈向“生活与工作平衡”的第一步,也是最务实的一步。
韩国的故事告诉我们,发给每个人一张时间支票很容易,但要兑现生育率和社会活力的承诺,需要的是一整套精密而协同的系统工程。这条路,道阻且长。
点这关注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