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界面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25日至26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第五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吸引了全球目光。这场被外界预测将“剑拔弩张”的会谈,最终以持续约10小时的马拉松式交流落下帷幕,参与方分别是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以及美方牵头人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
谈判前夕的氛围堪称紧张。中方国庆后推出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直击美国战略产业要害,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放出狠话,威胁11月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惩罚性关税。更具戏剧性的是,美方财政部长贝森特不久前还公开指责李成钢8月“未经邀请”访美时发表“极具煽动性”言论,两人同坐谈判桌的画面一度被解读为“冤家碰面”。多家国际媒体赛前分析都认为,这场谈判大概率会不欢而散。
![]()
现实却走出了反转剧本。会谈结束后,美方率先释放积极信号,贝森特一改此前的激进姿态,公开表示双方已构建起“具有深远建设意义的合作框架”,为两国领导人会晤铺平了道路。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也证实,谈判覆盖贸易停火协议延期、稀土供应链稳定等核心议题,正就贸易协议最终条款磋商细节,预期领导人近期将举行实质性会谈。
中方的通报则更显务实与深刻。李成钢在会后第一时间披露,双方就出口管制、对等关税延长暂停期、芬太尼关税与禁毒合作、美方301船舶收费措施等八大议题深入交流,已形成初步共识,下一步将履行各自国内审批程序。最引人关注的是他对谈判态势的评价:“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 这种直接点出美方强硬态度的表述,在以往的磋商通报中极为罕见。
![]()
副总理随后为双边关系定下基调,强调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维护其稳定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与国际社会期待。美方则作出了一句前所未有的表态:“愿同中方通过平等、尊重的方式解决分歧、加强合作。” 要知道,拜登政府时期布林肯等人还秉持“从实力地位出发”的傲慢逻辑,特朗普政府虽未明说,却用长臂管辖和单边制裁彰显优越感。
这句“平等、尊重”的承诺,含金量远比表面看起来更高。它背后折射的是美国战略认知的实质转变——在持续的贸易博弈中,美方并未占到预期便宜,最终不得不承认中国作为战略对等方的现实地位。稀土管制等反制措施精准击中美方产业软肋,关税反制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受实际代价,这些行动共同构成了中方谈判桌上的底气,也迫使美方放下霸权身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已就解决各自关切达成基本共识,覆盖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农产品贸易等多个关键领域,特朗普此前威胁的100%加税也没了下文。这些进展固然重要,但比共识本身更特殊的是信号意义。
![]()
国际博弈从来都是实力说话,经贸磋商背后实质是国家实力的较量。美方从“极限施压”到“平等对话”的转变,不是突然的善意,而是对现实实力对比的无奈承认。李成钢那句“美方强硬、中方坚定”的评价,恰是这场实力博弈的生动注脚——没有坚定的立场和对等的实力,所谓“平等对话”不过是镜花水月。
当然,现在就说“谈妥了”还为时尚早,共识落地仍需过国内审批程序,细节敲定也可能出现波折。但这场10小时的谈判留下的特殊信号已经足够清晰:旧的霸权逻辑正在失效,新的对等博弈范式正在形成。接下来的贸易框架文件,或许会让世界真正看清,剥离了口头讹诈后,美国的真实底线究竟在哪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