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吃海底捞只能抱着玩偶,一个人去医院连号都不会取”——9月,北京白领林晚在社交平台晒出“电子墓碑”截图,24小时点赞破20万。
![]()
她把过去三年里所有“搭子”备注改成“已结束”,像卸载过期APP。
![]()
评论区炸了:原来大家都把活人当工具,用完就扔。
47.8亿的“搭子市场”把孤独切成套餐。
学习搭子、健身搭子、演唱会48小时限定搭子,像共享单车,扫码即走。
平台算法最懂人性:凌晨两点给你推“夜班下班饭搭子”,距离800米,口味90%重合,吃完自动解散,连拜拜都省。
有人一个月匹配47个搭子,微信列表却设“仅聊天”,怕真名泄露。
越社交,越像匿名快递。
更狠的是“陪伴矩阵”。25到35岁的人,平均同时养2.3个线上“精神陪伴”,每周6.3小时,花150块就能买到“失恋疗愈师”的已读秒回。
对方用话术模板哄完,顺手给你发“五星好评返现5元”。
亲密关系被拆成计时服务,比充电宝还便宜,却比前任更懂情绪曲线。
![]()
情侣也逃不过。23%的年轻人把爱情搬进共同记账APP,吃饭AA到小数点后两位,系统弹出“本月亲密度下降12%”,比吵架还准。
有人因为“支出结构异常”发现另一半给游戏主播打赏,分手理由直接导出Excel:红色赤字,关系终止。
感情像财报,盈利就继续,亏损就退市。
最讽刺的是,大家越活越像独立公司,对外招标“临时合伙人”,对内风控“情绪资产”。
Z世代82%接受48小时陌生人合作,演唱会结束就地解散,连朋友圈点赞都懒得给。
不是不需要人,是怕负债——时间、情绪、金钱,哪样都赔不起。
所以林晚那块“电子墓碑”才戳心:不是没人陪,是陪的人太多,没一个能留在明天。
搭子市场越繁荣,孤独越像标配。
下次扫码前,先想想:要的是人,还是功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