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2025)最高法法复19号答复,对《民事诉讼法》中社区、单位推荐公民代理人的资格范围进行了重要的限缩解释。
![]()
2025年10月9日,(2025)最高法法复19号
这份答复出台后,社区、单位推荐公民代理的核心要求将有这些变化,阿宇整理表格如下:
![]()
什么是公民代理?
公民代理是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外的普通公民,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制度。它是律师代理制度的一种补充,旨在帮助那些诉讼能力不足的当事人。
根据法律规定,能够担任公民代理的主要是以下两类人:
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其中"近亲属"的范围,司法解释明确包括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8。
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而2025年的最高法院答复,正是对这一推荐范围进行了明确和限缩。
规范背后的考量
最高法院此次进行限缩解释,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深层原因:
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在《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中,已经对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代理人范围作了限缩(要求是该社会团体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将社区、单位的推荐标准与之统一,符合法律体系解释的逻辑,确保了同类事项处理的协调一致。
遏制职业公民代理乱象:实践中,部分职业公民代理人通过获取不同社区的推荐函,长期包揽诉讼,甚至进行营利性代理。他们往往法律素养不足,却通过虚高赔偿、煽动当事人情绪等方式干扰诉讼,损害当事人权益并扰乱法庭秩序。将推荐范围限定在本社区、单位,有助于从源头上治理此问题。
确保推荐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立法本意是让了解当事人情况、值得社区信任的人来提供帮助。如果一个与社区毫无关联的人可以被推荐,那么推荐本身就失去了意义,沦为形式。限缩解释有助于让推荐制度回归其立法初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