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档次均已超2000元,这源于今年6月中办、国办“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
![]()
对比去年10月,至少18省已调整,多省涨幅超10%:内蒙古首档调至2270元(涨14.65%),贵州、安徽等也超10%。上海以2740元居首,北京、天津等6省市达2400元及以上;宁夏首档2235元,其调整综合考量生活费用、社保费、经济水平等多因素。
![]()
此外,江西、西藏调整方案待执行:江西拟2025年12月1日起,一类区域调至2240元(原2000元);西藏拟2025年11月1日起,月标准调至2360元(原2100元),小时标准调至23元(原20元)。
区域协同成亮点:川渝今年1月同步调整,首档均为2330元、二档2200元,源于两地2023年签署协议建立联合评估机制;苏浙此前也两次同步调整,契合人社部“区域公共服务协同”要求,专家认为此举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
最低工资标准关联民生,通过影响加班工资、社保基数保障劳动者权益,还能缩小收入差距。今年政策要求健全调整机制,人社部也提及“研究完善机制”,专家建议建立其与GDP、平均工资等的同步增长机制,覆盖平台就业者,并搭建“人工智能+监测”体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