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段尘封四十余年的美国总统演讲影像,一场万众期待的体育盛事直播,竟意外成为引爆美加贸易谈判破裂的导火索。这一看似戏剧化的桥段,却真实上演于北美两大邻国之间,掀起了一场跨越国界的舆论风暴。
2. 安大略省政府发布的一则电视广告,巧妙复用已故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声音片段,以隐晦却锋利的方式回击特朗普政府拟议中的关税调整方案。此举不仅引发白宫罕见公开震怒,更直接导致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与美国总统原定在国际峰会上的双边会晤被单方面取消。
3. 耐人寻味的是,加拿大为何选择里根作为这场舆论战的“代言人”?这则短小精悍的广告又是如何精准刺中美方的政治敏感点,使本已脆弱的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恶化?
![]()
4. 矛盾的爆发源头,可追溯至特朗普启程赴亚洲访问前夕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
5. 当记者提及安大略省投放的广告内容时,特朗普神情骤变,语气严厉地指出:“这则广告具有误导性。他们曾承诺停止播放,却在世界大赛期间再度推出,这种行为极不诚实。”
6. 紧接着,他宣布一项重大决定:取消与加拿大总理卡尼在即将召开的多边峰会期间举行的正式会晤。原本外界普遍视此次会谈为缓解近期贸易争端的关键契机,如今却被一纸声明彻底搁置。
![]()
7. 让美国总统如此动怒的,竟是一个时长不足六十秒的宣传片。该广告由安大略省政府出资制作,核心素材源自1987年里根总统关于国际贸易政策的公开讲话。
8. 那是冷战尾声的重要时刻,美国正同时承受来自苏联和日本的经济压力。里根在演讲中强调:“不合理的关税将窒息跨大西洋合作,最终损害本国消费者的利益。” 其主旨在于倡导建立公平、互惠的贸易机制,并非全盘否定关税工具本身的作用。
9. 然而,在安大略省的剪辑版本中,这段讲话被重新编排,重点突出“反对不合理关税”的表述,恰好与当前特朗普政府酝酿的保护主义政策形成鲜明对立。
![]()
10. 更令美方不满的是广告的播出时机与传播平台——它并未出现在普通新闻时段,而是精准嵌入美职棒世界大赛的转播间隙。
11. 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观众基础最广泛的体育赛事之一,当年的世界大赛单场平均收视人数超过1500万,覆盖从东北工业带至西海岸科技中心的核心选民群体,其中大量受众正是关税政策直接影响的制造业工人与普通家庭消费者。
12. 有美国媒体评论称:“在世界大赛期间投放此类信息,无异于在全国最大的‘客厅聚会’中,当着亿万民众的面挑战总统权威。”
![]()
13. 面对白宫的强烈抗议,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并未退让,反而通过社交平台X发起正面回应。
14. 他表示,广告的根本目的,是让美国公众意识到潜在关税措施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例如,若对加拿大进口零部件加征税项,将推高汽车制造成本,进而传导至新车售价,最终由普通购车者承担代价。
15. 实际效果显示,这一策略已然奏效:广告播出后,多个州级商会公开发声,呼吁联邦政府审慎评估关税计划;甚至部分共和党籍议员私下表示,“或许应当重温里根当年的警告”。
![]()
16. 福特进一步透露,其团队已被指示在周末继续投放广告内容,尤其确保在世界大赛剩余赛程中保持信息曝光强度。“我们不会因白宫的不满而沉默。”
17. 此次风波还牵出一个关键第三方角色——罗纳德·里根基金会及其研究机构。作为守护里根政治遗产的核心组织,该基金会迅速发表声明,直指广告存在严重“断章取义”问题。
18. 声明明确指出,原始演讲经过选择性剪辑,极易误导公众对里根整体贸易立场的理解。
![]()
19. 基金会特别强调,里根并非反对所有关税手段。早在1981年,面对日本汽车大规模倾销美国市场的情况,他曾推动对进口日系车辆征收11%的附加关税,旨在保护底特律为核心的本土汽车产业。
20. 到1985年,针对苏联实施粮食禁运,他也果断启用关税作为反制武器。“里根支持的是‘精准打击型关税’,而非‘全面排斥型壁垒’,这与广告所暗示的理念存在本质差异。” 这份来自思想源头的澄清,极大削弱了广告的道德正当性。
21. 尽管如此,安大略省的“舆论攻势”仍成功将美加贸易摩擦推向全球聚光灯下。
![]()
22. 必须看到,彼时两国经贸关系本就处于微妙平衡之中:加拿大是美国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国,密歇根州、俄亥俄州等传统工业重镇的生产线,每组装十辆整车,就有六辆依赖加拿大输入的关键组件。
23. 在农业领域,美国每年出口总量中约18%的玉米与大豆流向加拿大市场,而加拿大的软木资源更是广泛用于美国住宅建设产业链。
24. 若特朗普政府的新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不仅将抬升美国车企与农场主的运营成本,也将严重冲击加拿大出口导向型经济。这正是安大略省甘愿触怒华盛顿也要发声的根本动因。
![]()
25.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原定于吉隆坡举行的东盟领导人会议及韩国主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也被赋予额外关注。
26. 按照原有安排,特朗普与卡尼均将出席这两场重要多边外交活动,外界一度预期双方可在会议间隙举行非正式磋商,就关税议题、供应链协调等问题交换意见,甚至为后续正式谈判创造条件。
27. 然而随着双边会晤取消,两人是否会在峰会场合互动、将以何种方式交流,均成未知。据一名不愿具名的美国外交官透露,目前白宫对加拿大的态度“极为冷淡”,不排除在峰会期间刻意减少与加方代表团的接触频率。
![]()
28. 不过,分析人士并未完全悲观。他们认为,即便缺乏正式会晤机制,多边舞台依然存在“破冰”契机。
29. 例如在东盟峰会的午餐会、APEC圆桌论坛等非正式场合,两国领导人或有机会进行短暂对话。这类“偶遇式”沟通往往避开高强度媒体追踪,反而有助于双方坦率表达关切。
30. 毕竟,美加之间的经济融合早已深入骨髓——仅汽车产业的跨境供应链就支撑着数百万就业岗位,“彻底决裂”不符合任何一方的根本利益。
![]()
31. 特朗普在一次公开演说中亦释放出些许缓和信号。
32. 他承认,现行美加贸易协定“对美国极具价值”,特别是在能源、矿产等领域,美国长期依赖加拿大提供的稳定原油与稀有金属供应。
33. 但他同时直言,对加拿大此次利用广告挑战美方政策的做法感到“极度失望”,称“盟友之间不应采取此类手段”。 这种矛盾表态,或暗示白宫并未关闭对话大门,只是亟需一个体面的台阶重启接触。
![]()
34. 而安大略省方面也展现出一定灵活性。福特在社交平台上重申,广告初衷是“激发公共讨论”,而非蓄意激化对抗情绪。他表示:“只要美方愿意坐下来理性探讨关税对彼此经济的实际影响,我们可以立即停止广告投放。”
35. 这一留有余地的姿态,为未来协商保留了回旋空间。回顾整起由一则广告引发的外交震荡,其背后远非简单的“借里根之口打脸特朗普”所能概括。
36. 它实则是美加贸易博弈格局的缩影——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双方都在竭力争取规则制定的话语权,而关税则成为最直观的博弈杠杆。
37. 安大略省巧妙借用“里根”这一深受美国民众尊敬的政治符号,既规避了直接对抗白宫的强硬姿态,又能有效唤醒美国社会对自由贸易传统的集体记忆,堪称一次高明的舆论操作。
38. 至于美加贸易谈判的前景,尽管短期因广告风波陷入停滞,但从长远来看,重启对话的可能性依然强劲。
![]()
39. 毕竟,邻居不会因一次争执便形同陌路,而深度交织的产业链与共同利益,终将成为推动双方重返谈判桌的核心驱动力。
40. 接下来,全球目光将聚焦于吉隆坡与首尔的两场高层峰会,那里或许不仅是这场“广告风波”降温的起点,更可能孕育出美加关系的新转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