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那边闹得挺凶,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布鲁塞尔峰会上直接放话,说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搞得欧洲受不了,如果不松口,欧盟就得动用最狠的贸易工具。这个所谓的“核选项”其实是欧盟的反胁迫工具法案,简称ACI,去年年底才正式上线,本来是为了对付外部贸易压力,现在却瞄准了中国。
事情起因是中国今年加强了稀土出口审批,欧盟觉得这是在卡他们脖子,尤其是新能源车和电池产业离不开这些材料。马克龙这么一喊,表面看是硬气,但欧盟内部意见不一,德国企业最愁,怕供应链断档,东欧国家也不想跟着冒险。中国商务部回应得挺稳,说这是资源保护,不是针对谁,审批还是会给合规企业办。
中国稀土资源占全球三分之一左右,但供应量长期在九成以上,这么多年挖下来,环境成本高,资源消耗快。今年4月,中国海关总署出了新规,对七种稀土元素出口要许可,目的是管好战略资源,避免低价流失。美国和澳大利亚也抢着开发自家稀土,谁都不想全靠进口。欧盟过去依赖性强,现在突然发现短缺风险大,就急了。
10月23日峰会闭门会上,马克龙带头提ACI,这法案包括加关税、限服务贸易、停政府采购、甚至断资金和知识产权保护,够狠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附和,说中国管制构成重大风险,得用所有工具应对。她还推了个RESourceEU计划,打算找加拿大、智利和格陵兰等地合作,加大回收,摆脱依赖。
但欧盟真敢动吗?历史上这个ACI雷声大雨点小,对特朗普加钢铁关税时,欧盟喊得凶,最后还是谈了。对俄罗斯能源危机,也没真用。现在对中国这个大贸易伙伴,动起来代价大。双边贸易额巨大,产业链绑得紧,欧盟出口机械设备到中国,换回原材料,真对抗,欧洲制造业先伤。
德国总理朔尔茨嘴上支持团结,但德国汽车巨头如大众和宝马私下忧心,生产线缺稀土就得减产。巴斯夫这样的化工企业也离不开亚洲供应链。彭博社报道,中国审批时要德国企业交敏感数据,像蓝图和供应链细节,企业纠结,怕泄密又怕没货。柏林没快速方案,愁坏了。
![]()
东欧国家更不买账,匈牙利和希腊直接反对,说不愿牺牲对华投资换抽象自主。匈牙利从中欧合作拿了不少基建钱,希腊港口也靠中国设备。欧盟27国,利益分歧明显,一到关键时刻就散。
马克龙想当欧洲领头羊,自英国脱欧后,法国推战略自主,德国经济下行,意大利边缘,他借机刷存在感。但法国自己在非洲丢了不少影响力,尼日尔、马里那些地方撤军,稀土转型也落后德国,没中国合作,绿色产业难搞。马克龙国内压力大,通胀高,能源贵,支持率低,需要外部话题转移视线。
中国这边,商务部长王文涛和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视频聊过,说会继续给欧洲企业便利,但强调管制是合法的资源保护,符合WTO规则。全球供应链稳定是中国目标,不是封门。稀土不是无限的,中国投资上百亿修复环境,这么做也算国际惯例。美国最近和澳大利亚签稀土协议,绕开欧盟,布鲁塞尔更尴尬。欧盟焦虑是自己供应链短板,以前全球化享受便宜货,现在被卡才想甩锅。
![]()
峰会后,10月25日冯德莱恩在柏林论坛上重申,欧盟准备动用工具箱,与G7协调。但可能性不大,更多是谈判筹码。中国稀土地位强,反制能力足,如果欧盟真启动ACI,中国能升级审批或限其他出口,让欧洲更难受。欧盟协调难,成员国各有算盘, ACI设计时针对特朗普,现在转对中国,内部还没共识。马克龙喊得响,但实际操作棘手,欧洲新能源目标如2050碳中和,离不开稀土,短缺已让电动车价格涨15%。
再看长远,欧盟想多元化来源,但短期难取代中国份额。澳大利亚矿开采慢,格陵兰环境敏感,回收技术还不成熟。中国供应稳定,获批率85%,企业合规就能拿货。欧盟反思自家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才是出路。马克龙的表态像政治秀,帮他在国内稳位,但欧盟整体得权衡,合作比对抗实惠。中欧高层经贸会晤可能重启,找互惠方案。
![]()
欧盟在中、美间玩平衡,一边享中国红利,一边怕依赖。特朗普时代美欧贸易战,欧盟学乖了,现在又轮到中国稀土。ACI威慑力在不用,一旦真动,关系恶化,欧洲经济先凉。中国立场清楚,管制为可持续,不是关门,欢迎合法贸易。欧盟如果聪明,就多谈少威胁,补短板才是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