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宣布采购42架歼-10后曾公开表示歼-20“质量不如F-35、产量受限”的“DefenceSecurityAsia”网站立场迅速目前歼-20的年产量已处于70到100架区间,预计到2026年服役数量将突破500架。
未来生产能力还有可能提升至每年200架,到2030年装备总量有望达到1000架,届时将超过美国空军现役第五代战斗机总数。
这种由贬低转为吹捧的转变,本质上其实就是针对中国军工发展速度所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
![]()
但平心而论,那种猜测是没有实际依据的。
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逻辑并非是“凭借数量来追赶”,而是“借助技术达成跨代领先”。
重型战斗机的概念已经出现将近五十年了,到现在全球都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每年生产超过一百架。
在苏联最为强盛的时候,苏27的年产量最高也就是九十架;美国把三种机型的需求整合起来,并且F-35拿到了多个西方国家的订单,资源集中的程度是别的国家比不上的,可是年产量也才大约一百四十架左右。
![]()
歼20作为重型隐身战机,其采购以及使用成本明显比中型机F-35要高不少,并且仅仅供应中国空军这一个用户,量产规模受到需求和成本两方面的限制。
依据洛马公司2025年的财报,F-35计划每年交付175-190架,不过中型机和重型机在生产复杂度、成本方面差异极大,直接照搬中型机产能的逻辑来推测歼-20可并不妥当(数据来源:世新杂谈)。
美国原本以为,即便歼20单机的性能更优越,但中国也很难承受大规模装备所需的费用。
![]()
等到中国具备数量规模的时候,美国的六代机能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不过中航工业的歼-36和歼50这两款六代机一亮相,就打破了这种预想(数据来源于军武次位面)。
美国洛马的六代机项目推进缓慢,竟倒逼波音赶忙加速F-47项目的开展。
![]()
不过波音欠缺六代机核心技术的积淀,就算F-47实现量产,也不过是“升级版的F-35”罢了而且到了2035年之后,居然很难和歼-36形成对等的对抗(数据来源:军武次位面)。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路径已然清晰:瞄准智能、无人这类未来技术走向,靠创新驱动来打造新质装备,当下歼20居然还未完全把性能潜力发挥出来(数据来源:新华网)。
而且这般发展态势体现出航空工业不断进取的态势。
![]()
同中国军工稳步前行形成反差,美国航空工业尽显全方位落后之态。
美国海军大力推动的六代舰载机FA-XX由诺斯罗普一边兼顾B-21轰炸机项目,一边操持该项目。
而且还面临着300架订单上限以及特朗普与波音的双重牵制,推进起来困难重重(数据来源:军武次位面)。
![]()
关于中国远程空空导弹研发的AIM-260导弹,原本计划在2025年投入10亿美元来进行量产,然而现在已经耽搁了半年,后续的进展到底如何并不清楚(数据源自:军武次位面)。
美国政府问责局那边透露,F-35的Block4升级项目被延迟了五年,成本比原来超出了60亿美元,只有砍掉一些功能才可以继续推进下去(数据源自:美国政府问责局)。
外媒态度发生了变化,这其实反映出了中国航空工业影响力在持续扩大。
![]()
一直以来,西方都习惯在武器技术方面处于垄断地位,当看到中国军工快速追赶上来时,就很自然地会用那种“靠数量堆起来”的老旧想法去理解。
但中国所秉持的“以技术取得胜利”的发展道路,是基于自主创新以及长期的技术积累的,这才是真正关键的竞争力。
信息参考来源
军武次位面一篇文章提到,外媒声称“被吓坏了?歼20每年能生产200架左右,到2030年装备达1000架,或将碾压美空军?》
2.新华网刊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全力聚合力量加速构建世界级顶尖直升机企业》
3.新华网刊载的《美“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遭遇阻碍》
4.世新杂谈《产能猛涨!F35交付将达190架,国际订单剧增背后凭啥有底气?》
5.军武次位面的《被歼50逼得急眼?美军打算重启FA-XX舰载机研发,和中国相差几何?》
6.美国政府问责局发布的《F35Block4升级项目评估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