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了15起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医院工程和药品设备招标采购问题的典型案例,涉及多名厅局级、县处级领导干部。这些案例暴露出医疗医药领域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的严重问题,也彰显了党和政府坚决惩治腐败、维护群众利益的坚定决心。
涉及到的贪腐官员既包括省工信厅原厅长雷绍业、长沙市政协原主席范小新等正厅级干部,也涉及省纪委监委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原组长李超这样纪检系统内部人员,还包括省疾控中心原副主任胡世雄等专业技术干部,以及夏大、许敦武等医疗卫生系统主管领导。
医疗医药领域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是基本的民生需求。然而,从通报的案例来看,一些领导干部将医疗领域当作了“摇钱树”,利用职务便利,在药品配送、设备采购、工程承揽等环节大搞权钱交易。有的插手干预超高端CT、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等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有的在药品耗材销售上“打招呼”“站台”;有的在医院工程项目上为他人提供帮助。
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更直接推高了医疗成本,最终加重了群众看病负担。可以说,贪腐分子贪污的每一分钱,最终都是由患者以及全体国民来买单的,医药领域的腐败行为,严重侵蚀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细究这些案例,可以发现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涉及环节广泛,从药品、设备到工程项目,腐败链条长;二是涉案人员岗位关键,不少是部门“一把手”或分管领导,权力集中;三是作案手段隐蔽,有的通过配偶、子女等特定关系人收受财物;四是持续时间长,有的腐败行为跨度达十余年。这些问题暴露出医疗医药领域在制度建设、权力监督、透明运作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
值得肯定的是,湖南省纪委监委坚决查处这些典型案例,释放出反腐败斗争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的强烈信号。从通报的处分结果看,所有涉案人员均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体现了对医疗领域腐败问题“零容忍”的坚决态度。
整治医疗领域腐败问题,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多管齐下。要进一步完善药品和大型医疗设备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压缩权力干预空间;要加强信息公开,让采购流程在阳光下运行;要聚焦“关键少数”,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要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只有通过系统治理,才能持续净化医疗领域政治生态和行业生态。
“病有所医”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基本期待。领导干部当以这些案例为镜鉴,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约束自己和身边人,真正做到秉公用权、廉洁用权。纪检监察机关应当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斩断伸向医疗医药领域的“黑手”,为人民群众守护好生命健康的安全防线,让公平、可及、优质的医疗服务惠及每一位百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