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网)
转自:扬州网
“吱——”早上8点,位于高邮经济开发区的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仓库前,一辆小货车稳稳停住。车门打开,驾驶员薛广发利索地跳下来。车间负责人笑着迎上前,拍了拍薛广发的肩膀:“老薛,昨天那五箱货送得太及时了。技术员都夸,你们干得又快又好。”
这辆每天穿梭于城乡之间的配送小货车,属于高邮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调配中心。它运的不只是加工的零件,更是近400名残疾人的就业希望。
说起这个调配中心的由来,还得回到几年前。高邮市残联教就部主仼仇素峰回忆:“以前我们想帮残疾人找点活儿,不知道哪家企业有合适的项目,而企业有简单的加工任务,又找不到靠谱的运输团队,两边都发愁。”
随着残疾人服务机构对就业项目的需求越来越大,2020年,以就管中心为主体、乡镇残联为依托的高邮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调配中心正式成立,一下子把“两头找不着”的难题给解决了。
“我们就像个‘就业红娘’,一边跑企业找项目,一边教残疾人学技能。”调配中心负责人张长森说。为了找到适合残疾人操作的工作,他们跑了全市近150家企业,筛选出酒店用品、电子灯珠、吹风机部件这类容易上手、效益不错的项目,还定期请车间骨干来给残疾人做培训。
“刚开始学做电子灯珠,手指头总不听使唤,老师手把手教了我三天。现在我一天能做上千个!”在高邮经济开发区康达残疾人之家,52岁的张大姐举起刚做好的零件,语气里满是自豪,“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心里特别踏实。”
为了把项目精准送到残疾人手中,调配中心还琢磨出一套“三送调配法”:重点项目集中送、成熟项目对口送、简易项目补充送。再加上自备货车、物流托运、厂家直送等多种运输方式,不管城区还是乡镇的残疾人机构,都能及时拿到加工任务。
截至目前,调配中心已储备30多个适合残疾人的加工项目,年加工产值近200万元,参与就业的困难残疾人平均每年能增收5000元以上。
“以前总觉得是家里的负担,现在每个月都能领工资,感觉自己也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45岁的王师傅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通讯员 邮残萱 记者 张旭
责任编辑:刘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