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咱不绕弯子,就聊那个戳心窝子的话题:这几年楼市跌得稀里哗啦,到底是选了保房价还是保汇率?答案其实就藏在你家楼下的中介门店里,藏在朋友圈卖房的文案里。
先给大伙上点实在数据,别光听我白话。广州刚出的 10 月房价数据,增城二手房每平跌了 1.2%,南沙跌 1.1%,就连以前坚挺的天河都跌了 1.11%。再看北京,光一家大中介的挂牌房源就有 14 万多套,朝阳那 3 万多套房子要清完得 7 个多月,顺义更夸张,得 10 个月以上。全国层面更狠,2024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比 2021 年的峰值直接腰斩,从 15.7 亿平跌到 7.7 亿平,房价较高点回调了 15.4%,三线城市几乎把 2015 年以来的涨幅全吐回去了。
反观汇率这边,外汇局的数据摆着呢:2024 年外汇储备稳定在 3.2 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没大起大落,经常账户顺差占 GDP 的 2% 左右,刚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区间里。这么一对比,答案是不是明摆着?这几年其实是悄悄选了保汇率,让房价顺着市场规律往下走了。
为啥非得二选一?说白了就是经济里的 “不可能三角”,就像你工资有限,要么多还房贷,要么多顾家用,没法全占。以前大家都觉得肯定保房价,毕竟地方财政靠卖地,房企也一个个体量巨大。但 2019 年那阵儿,不少资本大鳄等着赌汇率跌,结果政策没按他们的剧本走。
深层原因有三个。第一,土地财政玩不转了,2024 年房地产投资比峰值降了 32%,土地购置费占比却飙到 36%,等于买地成本更高、赚的更少,再硬撑房价就是自欺欺人。第二,疫情后大家兜里没钱了,2024 年房企开发资金来源缩水近一半,老百姓连工作都不稳定,谁还敢砸钱买房?第三,保汇率就是保民生。要是汇率崩了,进口的汽油、奶粉、芯片全得涨价,咱们买菜做饭、给孩子买奶粉的钱都得变多,这可比房价跌更戳心窝子。
这选择带来的影响,咱们身边处处能看见。房企暴雷不是新闻了,恒大、碧桂园这些巨头都扛不住,连带装修公司、建材市场都冷清了,我楼下的装修店三个月换了俩老板。中介更惨,北京二手房 500 万以内的成交占 70%,100 平以下的占 86%,以前靠豪宅佣金吃饭的中介,现在都在推老破小。
但好处也实打实。外汇稳住了,2024 年货物贸易里人民币结算占比快到 30%,企业做外贸不用天天担惊受怕汇率波动。更关键的是物价没疯涨,虽然房子贬了点,但买菜、加油的钱没怎么变,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才是真刚需。
我说说自己的看法,可能有点扎心但绝对实在。这根本不是 “选 A 还是选 B” 的选择题,而是 “保短期泡沫还是保长期民生” 的必答题。以前炒房的总说 “房价永远涨”,现在看就是笑话 ——2021 年高位接盘的,现在一套房亏十万都是少的。
有人骂房价跌了资产缩水,但你想想,就算房价再涨,你就一套自住房,难道能卖了睡桥洞?真正靠房子赚钱的是那些囤了十几套的炒房客。政策其实是在戳破泡沫,让房子回归 “住” 的本质。而且保汇率看似和买房没关系,实则是保住了咱们的基本生活底线,这比虚高的房价靠谱多了。
还有个扎心的真相:一线城市房价跌 12% 和三线跌 16%,感受天差地别。三线城市房价回吐十年涨幅,说明以前的 “涨价” 本就是泡沫;一线虽然跌,但 2024 年现房成交占比升到 28%,反而让买房的更踏实了。这不是楼市垮了,是在 “挤水分”。
最后想说,别再盯着房价涨跌焦虑了。这几年的变化已经说明,经济要的是稳不是疯涨,咱们普通人要的是踏实日子不是纸面财富。那些喊着 “保房价” 的,要么是套牢的炒房客,要么是想割最后一波韭菜的中介。真正的安稳,从来不是靠房子堆出来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