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民间长期探讨的红旗河跨流域调水设想和近在咫尺的萨雷兹湖,水多、落差大、地理位置优越这两者对比,有人忍不住开了脑洞:要不别绕那么远,直接从萨雷兹湖引水入疆?
这看上去就像用一根软管接自来水一样简单,可这看似天作之合的方案,却让各国专家慎之又慎:为什么近在眼前的 “大水缸”,反而比千里之外的调水构想更难碰?
![]()
一个天然湖,藏着中亚的 “高风险隐患”
萨雷兹湖这个名字,可能一般人没听说过,它在地质学界可是个备受关注的 “危险分子”。1911 年一场 7.4 级帕米尔高原地震,整座山滑下来,把穆尔加布河拦腰截断,硬生生闷出一个湖,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湖不但没干,反而越涨越高。
![]()
现在它的湖面已经到了海拔 3263 米,蓄水量 170 亿立方米,差不多是三峡水库的一半,想不到的是湖底下的地质非常不安分;平均每年地震 2500 多次,堤坝上已经发现了 50 多个渗水点。
没有排水口,冰川的融水还不断灌进来,水位每年往上蹿约 2.15 米。现在就差不到 100 米,水就要漫过坝顶了。如果真的溃坝那就是整个中亚都要跟着遭殃。
据中塔联合风险评估及联合国监测数据,洪水会以每小时 100 公里的速度冲下来,形成 150 米高的洪峰,淹掉的地方从塔吉克斯坦到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甚至阿富汗,波及的人口超过 600 万。
![]()
这不是危言耸听,联合国长期将其列为全球高风险堰塞湖监测重点,秘书长古特雷斯也曾专程视察该湖情况,塔吉克斯坦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2021 年,中塔基于平等互利原则合作建成萨雷兹湖坝北斗变形监测系统,实现毫米级的坝体变形实时监测,为这处高风险区域装上了 “智能哨兵”。
该系统在 2023 年距湖区仅 52 公里的 7.2 级地震中,10 秒内便回传数据,帮助塔方快速研判坝体稳定性,避免了误判引发的恐慌,被塔方官员评价为 “萨雷兹湖安全管理的科学基石”。
但到目前为止,除了监测,真正能解决风险的工程还没落地,国际社会也有不少关注,亚洲开发银行已提供 1000 万美元资金支持系统维护,但核心治理工程仍待推进。
![]()
能不能引水,新疆这边想法很多,现实却不轻松
说到新疆,水的问题一点也不新鲜。尤其是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像条大裂缝横在那里,干旱、缺水、土地盐碱化是当地农业和生态的老大难,所以一听说萨雷兹湖就在边上,还是高海拔湖泊,水又多又 “高”,不少人心动了。
从地理上看,萨雷兹湖离新疆直线距离不到 500 公里,湖面比新疆大多数干旱地区高了将近 2000 米,这意味着引水可以靠自流,不用花大价钱抽水。
![]()
这点在水利工程里可是个大优势。再看账本,按现有高原隧道造价初步估算,从萨雷兹湖引水约需 300 亿元,但该金额未包含跨境协调、长期运维等隐性成本。
听上去像是有吸引力的方案,但现实并不是数学题那么好算。这 500 公里不是平地,是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的夹缝,想修隧道得穿越断裂带、冰川、冻土层,工程难度比引汉济渭还要复杂,后者虽攻克秦岭岩爆、涌水等难题,但萨雷兹湖区域地震活跃度更高,地质条件更不稳定。
中国在复杂地质施工上有丰富经验,GIS 系统、Dijkstra 路径算法这些技术已能帮忙找出最优路线,任需优先开展中塔联合生态影响评估引水可能改变阿姆河流域水文平衡,影响下游生态系统,而萨雷兹湖水位人为调节也需警惕对坝体稳定的潜在影响,中国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反对掠夺式水资源开发。
![]()
可再先进的电脑也解决不了的,是这水不在中国境内。萨雷兹湖归塔吉克斯坦所有,想从人家地盘上引水,不是修水管那么简单,还得基于《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通过平等协商签订跨境水资源分配协议,这需要多方共识与长期协调。
高海拔施工也是个麻烦。空气稀薄、气候严寒,施工队需应对年均 - 15℃的极寒气候,设备还要适应高原低功耗、抗冰雪的要求。
建成之后,运维更不是一锤子买卖,需像北斗监测系统那样建立中塔同步数据库,实现信息对等、预警共通,每年都要投入资金保养监测,稍有疏忽就是大事故。
![]()
红旗河和萨雷兹湖
红旗河的设想是学术与民间长期探讨的跨流域调水方案,它计划从雅鲁藏布江调水,穿越整个西南高原,供水范围覆盖整个西北,连带能新增 2 亿亩耕地。整个工程设想长度超过 6000 公里,年调水 600 亿立方米,是重塑生态格局的宏大构想。
比起红旗河的设想体量,萨雷兹湖方案的规模小得多,它的水量够缓解南疆的当前干渴问题,但撑不起整个西北的农业扩张。
![]()
红旗河是民间热议的跨区域构想,萨雷兹湖则是需要跨国合作的局部水资源利用探索,两者不是谁替代谁的问题,更像是一个是远期构想的 “大水网”,一个是区域合作的 “微循环”,各有定位,不能混为一谈。
从技术角度看,红旗河设想需穿越横断山脉多条地震带,涉及国际河流争议,生态影响评估难度极大;萨雷兹湖虽然路线短,但地质活动频繁,且涉及跨境生态与资源协调。
成本上萨雷兹湖方案看似更低,但从投入产出比和长远影响来看,它只能算是 “区域性的潜在选项”。红旗河设想虽规模宏大,但因未纳入国家规划,其实际价值仍处于学术探讨阶段。
![]()
两者的核心差异在于,萨雷兹湖方案需以风险共治为前提,红旗河则需先解决规划可行性问题。
让水不再成为威胁,也许比让它流向新疆更重要
一个有 170 亿立方水的堰塞湖,在一个地震频发的高原地区,最需要优先解决的是怎么避免它变成中亚的天灾。引不引水是后话,通过国际合作化解这处高风险隐患,才有资格谈水资源共享。
中国有北斗监测、高原施工等技术优势,塔吉克斯坦有水资源管理需求,双方已在监测系统上实现深度合作,该系统已被塔方列入国家级防灾基础设施名录,还计划推广至阿姆河流域全域监测。
![]()
在此基础上若能进一步达成风险治理共识,再探讨水资源合理利用,才是稳妥且双赢的思路。真要解决新疆的水问题就需要立足本地推进节水技术与生态修复同时再通过国际合作挖掘潜在资源,不能指望哪一个方案一劳永逸。
毕竟,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得从安全、政治、技术和经济的四个维度共同落地,才能真正流进新疆的田地里。
信息来源:
国家授时中心为世界海拔最高堰塞湖建成北斗监测系统——澎湃新闻
1972—2019年萨雷兹堰塞湖遥感时序监测与水文特征过程分析——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