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自古以来,阳江人便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路资源,沿江而商,逐海而居。这里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南来北往水陆货物集散之地。
在阳江海域发现的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出水了大量瓷器,其中有一些瓷器款式和图案特殊,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格。
实际上,这些瓷器属于来样定制的外销品。来样定制指的是窑口根据海外订单所提供的图纹、装饰,进行瓷器的烧纸。此类瓷器既保留了我国传统制瓷艺术的特点,也有鲜明的域外风格。
其中,景德镇窑的青白釉印花芒口碗令人印象深刻,此款瓷器口沿没有施釉,据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讲解员梁宝丹介绍,这是为了方便海外客户镶金银边等二次加工。“这属于‘来样定制’和‘半成品加工’,是南宋时期比较流行的贸易方式。你看福建德化窑的这个瓷碗开口特别大,是为了供给东南亚等地区,因为当地有吃手抓饭的饮食习惯。”
此外,福建磁灶窑的绿釉瓷,内壁是三叶草花卉纹,光滑发亮,通体施绿釉,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格,研究人员推断也是是供给中东地区的。德化窑直壶具有很浓烈的阿拉伯风格,特别是外面一圈的连珠纹、瓜棱纹,是阿拉伯地区非常流行的纹样。
除了瓷器,“南海I号”船上发现的金器也有鲜明的来样定制特点。以金戒指为例,只有戒托而无宝石,考古人员也没有在船体内发现宝石。研究人员推测,宝石并非掉了,而是故意没有镶嵌,在国内完成金器制作后,送至斯里兰卡等盛产宝石的地区进行镶嵌,再外销至其他区域。
再比如,金虬龙纹环,两头饰虬龙头,可见龙眼、龙须、龙角一对;龙身饰有珍珠地纹,身上所饰平行线两侧为山形和水形纹饰。据讲解员介绍,金虬龙纹环同样具有异域风情。
以1987年打捞出水的首件金器为例,这条宋金项饰全长1.72米,重566克,由四股八条纯金线编织成麻花状人字形纹路,带钩端饰有浮点纹和璎珞纹,融合阿拉伯、宋地与辽地艺术风格。海丝馆副馆长郭亨文表示,这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联通世界的通道,不仅有贸易,也是经济文化交流、和平友谊传递的通道。
原标题:《吾乡大藏·阳江 |南宋的海外定制款这么潮》
栏目主编:邢晓芳
本文作者:文汇报 李婷 沈钦韩 叶辰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