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迷信 “专家” 二字!徐州警方破获的这起汉墓盗掘案,把考古界的底裤都扒了个干净 —— 那些白天拿着洛阳铲勘探、在学术期刊上挥斥方遒的 “考古学家”,深夜竟扛着炸药闯进汉墓,用暴力拆解抢走 200 余块汉画像石。更讽刺的是,他们追缴回的 4000 件文物,比整个沛县博物馆的馆藏还多,而毁掉这些珍宝的,正是本该守护它们的人。
2020 年 10 月的徐州古玩城,化妆侦查员的目光被角落一件沾着泥锈的青铜器勾住。那东西弯弯如弓,中间圆形凸起带着凹槽,像极了山东前掌大遗址出土的商代晚期弓形器 —— 那可是战车御手固定缰绳的国宝级文物,怎么会出现在古玩店?
![]()
请来专家一鉴定,果然是距今 3000 多年的真品。顺着这条线索摸下去,古玩店主关某的真面目浮出水面:此人表面是发表过论文的 “文博达人”,私下却和 8 名盗墓前科人员称兄道弟,其中竟有盗过秦东陵的 “老手”—— 当年这人偷的孟尝君漆木高足豆,仅凭 29 字铭文就颠覆了史学界对 “相邦” 职位的认知。
警方撬开关某的两个秘密仓库时倒吸一口凉气:从新石器时代的陶罐到明代的墓志铭,密密麻麻的文物堆得像小山。而更惊人的发现藏在数据里:关某的通讯录里,躺着文物勘探公司老板李某的名字,这人还有个响亮头衔 —— 非遗传承人。
李某的日常堪称魔幻现实主义范本。上午,他带着团队在徐州某汉墓群做 “保护性勘探”,拿着图纸标注墓葬结构,叮嘱队员 “轻拿轻放保护文物”;深夜,他就换上迷彩服,带着炸药和洛阳铲摸到同一区域,指挥手下 “炸通盗洞,先把画像石拆下来”。
这个团伙的 “专业度” 能让老盗墓贼都跪服。主犯关某是文物鉴定师,看一眼铜锈就知年代;核心成员刘某曾是考古队探工,懂风水、擅绘图,凭土色就能定位墓道;李某更厉害,仅凭拓片就能辨别汉画像石真伪,盗掘时专挑最具价值的凿取。
他们发明的 “白天勘探、晚上盗掘” 模式,把考古技术变成了犯罪工具 —— 用专业仪器定位文物精准位置,再用炸药暴力破墓,比普通盗墓贼的破坏效率高十倍。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还创造了一套黑话体系:“支锅” 是搭伙盗墓,“掌眼” 是专家鉴定,“认眼” 是确定墓位。作案前先给车辆换假牌照,避开监控后在荒郊野岭碰头,盗完连夜回填盗洞,若不是那枚商代弓形器露馅,这群人恐怕还在学术会议和盗墓现场之间无缝切换。
![]()
2021 年 2 月 26 日凌晨,11 省市同时响起警笛。专案组兵分多路收网,在江苏某仓库抓获李某时,他正戴着白手套 “修复” 刚盗来的汉画像石 —— 石头边缘还留着炸药崩出的裂痕,他却想用石膏掩盖暴力痕迹。此次行动抓获 27 人,打掉 4 个团伙,破获 66 起文物案,包括泗阳三庄古墓群这样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被盗案。
追缴文物的难度远超想象。这些宝贝被藏在仓库、地窖甚至自留地里,一件青铜器半年内倒手五次,从徐州转到山东再到河南。为避免次生损坏,民警雇专业人员用定制木箱打包,特警全程护卫,远途追缴时干脆吃住在车上,文物不离视线。有次在陕西农村起获巨型汉画像石,村民说 “这石头在俺家猪圈压了三年”,民警愣是用起重机小心翼翼吊了三小时。
当 4000 余件文物集中亮相时,整个考古界都沉默了:200 余块汉画像石上,车马出行、乐舞百戏的图案清晰可辨,其中 3 块是国家一级文物;明代万崇德墓志铭上的文字,直接纠正了《万年少年谱》流传多年的错误;还有 7300 年前北辛文化的陶罐,胎壁薄如蛋壳。这些本可改写历史的珍宝,差点沦为黑市上的 “商品”。
2022 年 6 月,李某站在被告席上仍在狡辩:“我只是想让文物‘重见天日’。” 法官当庭出示的证据让他哑口无言:炸药残留物鉴定、被盗墓群的破坏照片、他倒卖文物的银行流水。最终,他因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十年十个月,罚金 2 万元 —— 这个数字,还不及他卖掉一件画像石的零头。
直到 2025 年 9 月,最后一名嫌疑人被公诉,这起历时五年的大案才画上句号。但它撕开的伤口远未愈合:当考古学家变成盗墓贼,破坏的不仅是文物,更是公众对文保行业的信任。就像办案民警说的:“普通盗墓贼是瞎挖,他们是精准破坏 —— 知道哪块石头有铭文,哪件玉器最值钱,下手比谁都狠。”
![]()
更值得警惕的是 “专业化犯罪” 的苗头。辽宁曾破获的盗墓案中,4 名考古人员监守自盗,把红山文化玉猪龙以 320 万元卖出;而徐州案里的团伙,已经用上了探矿仪等智能化设备。这些 “懂行” 的罪犯,正在成为文物最危险的敌人。
如今,那些被追缴的汉画像石静静躺在博物馆里,暴力拆解的裂痕被精心修复,但历史留下的伤疤永远无法抹去。它们在诉说:文物从不是专家手中的 “研究样本”,也不是黑市上的 “流通商品”,而是文明延续的密码 —— 每一道刻痕里,都藏着古人的生活与信仰;每一块残片上,都写着民族的记忆与根脉。
文保不是某群人的职责,而是每个人的底线。当我们在博物馆惊叹于文物之美时,别忘了背后有民警千里追凶,有考古人员风餐露宿,更有无数普通人默默守护。毕竟,守护文物不是为了让它们躺在玻璃柜里,而是为了让文明的火种,能穿越盗洞与黑暗,传到下一代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