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问题一直是很多家长们焦虑的事情。有的孩子总比身边的同龄人矮,就连孩子的心里都不是滋味。日常家长重视饮食,关注体重,但还有很容易被忽略一项,就是睡眠。
![]()
睡眠质量差难长高
生长激素是脑垂体前叶分泌的肽类激素,能促进全身生长,调节物质代谢,对身高增长起关键作用。但它的分泌并不均匀,在夜间睡眠,尤其是深度睡眠时,分泌量会大幅增加。
可不少家长都会抱怨说孩子睡觉是个大难题!资深儿科专家景玉华主任曾经接诊过一个8岁的男孩,因为身高体重未达到平均值,来到生长发育科室就诊。
经测量,男孩身高只有124cm,妈妈告诉景主任,男孩经常积食便秘,胃口差。长速很慢,来看诊前半年只长了2cm,几乎算是没长个。
![]()
▲景主任诊室
另外家里也很烦恼孩子睡眠问题。每天一到点就催着孩子睡觉,奶喝了,故事也听了,全家一起陪着他早早上床。但孩子就是睡不着,一到晚上就兴奋,入睡特别难。即便是好不容易睡觉了,也会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呼吸重。
经过景主任中医辨证论治,系统分析后诊断孩子为脾虚夹积,同时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景主任予以指导饮食、纠正生活习惯,配合中药颗粒、穴位治疗等中医治疗方式。
一段时间后家长带孩子来找景主任复诊,反馈说孩子睡眠好多了,也爱吃饭了,孩子身高变化的同时体重也稳步上升,决定继续坚持调理。到现在干预了快1年了,男孩情况一直很稳定,身高也长了10cm。
![]()
像这样的孩子,一定不在少数,生长发育科提醒家长:入睡难、睡不着、睡着了翻来覆去、容易惊醒、多梦、很难进入深睡眠、睡觉趴着睡、打呼噜、张着嘴呼吸,这些都是孩子睡眠质量差的表现,影响长高。
被忽视的“长高密码”
很多家长知道睡眠重要,但往往只关注几点睡,却忽略了更为关键的睡前一小时孩子在做什么。这短短60分钟,直接决定了生长激素的分泌效率和质量。
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在夜间深睡眠时期,尤其是晚上10点至凌晨2点。如果孩子在这段时间难以进入或保持深度睡眠,就等于浪费了身体自带的“长高黄金时段”。
那么,睡前1小时,到底应该做好哪件最重要的事呢?答案就是:创造一个“零压力、低刺激”的放松环境,帮助孩子平稳过渡到睡眠状态。
具体来说,要坚决避免以下三大“睡眠杀手”
剧烈运动或兴奋游戏:这会让孩子的心率和体温升高,神经系统处于亢奋状态,无法平静下来。
电子屏幕蓝光: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强烈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孩子大脑保持兴奋,即使躺下也难以入睡。
![]()
睡前批评或压力:睡前责骂孩子或讨论不愉快的学业问题,会使其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升高,直接对抗生长激素的分泌。
秋冬季长高3要点
秋冬季日照少、气温低,孩子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活动减少”等问题,景主任结合临床丰富经验,给出3个秋冬季长高要点,搭配睡前1小时优化,效果翻倍:
1. 每天补400IU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秋冬季孩子户外活动少,皮肤无法通过紫外线合成维生素D,容易缺乏,导致钙吸收差,影响骨骼生长。
![]()
建议选儿童专用维生素D滴剂,每天1次,随早餐吃;每周选2个晴天,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带孩子晒15-20分钟太阳,辅助补充。
注意:别过量补充,4-12岁孩子每天400IU即可,过量会导致维生素D中毒。
2. 选室内纵向运动
纵向运动(如跳绳、摸高)能刺激骨骺软骨增生,比横向运动(如举重)更利于长高;秋冬季户外冷,选室内运动能避免孩子着凉生病;
![]()
推荐运动
跳绳:每天20分钟,每分钟120次,穿软底鞋,在瑜伽垫上跳;
摸高:在门框上贴贴纸,让孩子跳起来摸,每天50次,摸高后停留1秒;
室内篮球:拍球+投篮,每天15分钟,既能运动,又能玩得开心;
运动时间:下午4-6点,避免睡前2小时内运动。
3. 保证舒适睡眠环境
秋冬季冷,孩子若踢被子、房间温度低,容易冻醒,打断深睡眠。建议房间温度保持18-20℃,湿度50%-60%;穿睡袋或宽松睡衣,避免穿紧身衣服,睡袋能防止踢被子,选纯棉材质;枕头高度适中,避免太高或太低。
![]()
景主任特别提醒,身高增长是一条单行线,错过了就没法改变了。家长要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速度和骨龄变化,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不论是寻求专业医生帮助还是自己在家改变生活饮食习惯,都很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