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十几年柚子,原来都白吃了
![]()
早先南方的山坳里,柚子树长在云雾里,果子挂在枝头要等霜打了才甜。
《吕氏春秋》早记下 “果之美者,云梦之柚”,可见先秦时这果子已是珍味,那时交通不便,
北方人要尝一口,得等商队翻过南岭,
果子裹着稻壳一路颠簸,到了长安怕是要论颗卖。
后来《本草纲目》说它 “消食快膈,散愤懑之气”,农户便知这不仅是果,还是解腻的好物。
![]()
逢年过节,南方人家案上总摆着柚子,皮剥开来像朵白瓣花,一瓣瓣分着吃,甜汁沾在手上,要吮着才肯丢。
中秋夜更甚,月光底下,月饼配柚子,说这样 “月圆果圆人也圆”,小孩还会把柚子皮挖空,
点上蜡烛做灯笼,提着在巷子里跑,影子晃得满墙都是。
如今柚子早不稀罕,沙田柚、蜜柚栽满了坡,冷链车一装,全国都能尝鲜。
可老人还是爱说,早年缺糖的日子,一颗柚子能甜好几天,剥下来的皮舍不得丢,晒透了泡蜂蜜,咳的时候舀一勺,那股清苦里的甜,比现在的糖果还记牢。
今天,跟诸位聊聊中国最好吃柚子的十大产区……
![]()
福建宁德福鼎四季柚
从前岐大兰村的魏伯乾辞官种柚开始,四川四季柚嫁接本地的土柚苗,
经三代人培育,终成“四季开花、全年挂果”的奇景。
它不是普通柚子,果皮黄绿似裹了层蜜蜡,
油胞细滑如婴儿脸,掰开时“咔嚓”一声脆响,果肉瓣若银梳,咬一口,甜酸裹着花香在舌尖炸开,像喝了口带露水的春天。
传说里,太姥山的九鲤朝天是王母娘娘贬下的鲤鱼精,仙鲤抛下的仙果种子落进前岐山,才长出这“花好月圆人寿”的吉祥果。
如今它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可溶性固形物达13%,维生素C顶得上三个橙子,连果皮都含硒、锌,能泡茶能入药,是福鼎人走亲访友的“幸福信物”。
吃一口,甜里带点酸,就像日子,总得有点盼头才够味。
![]()
四川安岳通贤柚
四川安岳通贤镇的“贡橙”,清乾隆年间就进过皇城。
当地刘家祖先从普州府引回柚苗,栽在柑子湾,如今那棵“柚仙树”还立在老屋阶檐下,年年挂果,香得方圆百里都喊它“祖宗”。
解放后七夺全国柚类金杯,牌坊还在山坳里立着,刻着“贡果”俩字,风一吹,柚叶沙沙响,像在说旧时光。
这柚子,单果重斤把,皮薄得跟纸似的,剥开满屋香。
肉是米黄色,咬一口“咔嚓”脆,酸甜适中带点回甘,没核儿,汁水顺着下巴流,比喝汽水还痛快!
当地娃儿常说:“通贤柚,吃起安逸,存起巴适!”
放几个月都不坏,糖分越攒越足,冬天啃一口,凉丝丝的甜直钻喉咙。
![]()
广东怀集汶朗蜜柚
清康熙年间举人邓尊德赴任时,揣俩蜜柚拜师,汁水甜得像浸了蜜,从此“汶朗蜜柚”名震四方。
这柚子生得讨喜,葫芦形果身顶着“金钱印”,
金黄果皮薄如蝉翼,剥开时“嘶啦”一声,甜脆果肉混着蜜香涌出来,咬一口“咔嚓”响,汁水直往喉咙里钻,甜得人眯眼咧嘴直咂舌。
当地老辈人讲,这柚子藏着“收糖”秘法,
摘下后搁阴凉处二十天,糖分沉淀,甜度能飙到16度,比蜜还醇厚。
它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成了乡愁的载体,
中秋拜月时,家家户户提着柚子灯,红彤彤的像小太阳,照亮归家路。
这蜜柚,甜的是嘴,暖的是心,藏着岭南人最朴实的盼头。
![]()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糯米柚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清乾隆十九年(1755年)已有种植记载,苗家人视其为“团圆果”,春节互赠贺礼,端午用柚叶扫屋辟邪,丧事煮柚叶水洗手保平安,民间谚语说“吃了糯米柚,日子甜过酒”。
其形如梨,短颈微凹,顶有“金钱底”,果肉蜜黄似蒸熟的糯米饭,晶莹透亮。
皮薄如纸,轻咬即破,汁水四溅,清甜中带点蜜香,化渣无渣,入口即化。
曾四年获广西优质果品,拿过全国柚类金杯奖,
连《广西名特优产品志》都夸它是“果中珍品,天然罐头”。
如今,出口东南亚,成了苗家人的“金疙瘩”。
这口甜,从清朝甜到今天,甜得实在,甜得踏实!
![]()
湖北宣恩贡水白柚
生长在贡水河畔,百年栽种史里藏着红故事。
1935年贺龙率红军过李家河,江大爷摘青柚解渴,贺龙笑称“这是百姓的真心,就叫贡柚吧”,后成“贡水白柚”。
如今它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单果重超千克,
倒卵圆身披黄白皮,油胞细密如星,汁胞脆嫩无核,酸甜得恰到好处,咬一口“甜得咧嘴,
酸得巴适”,硒元素含量高,果肉可酿酒、制茶,果皮能提炼果胶,浑身是宝。
土家人嫁女必陪嫁两棵柚苗,寓意“柚(佑)子成双,福泽满堂”;
![]()
浙江常山胡柚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青石镇澄潭村一户人家种下棵野果树,果子酸甜带点苦,像极了常山人说的“先苦后甜”。
如今,这棵“祖宗树”还在,九百年树龄,年年挂果,
果肉脆得能听见“咔嚓”声,汁水甜中裹着点清苦,像极了生活本味。
这果子不是土生土长的“纯血”,是柚和酸橙自然杂交的“混血儿”。
果皮金黄如铜钿,果肉甘中带涩,吃一口能醒神。
当地老人常说:“胡柚苦得灵光,苦后回甘才是真章。”
如今,这颗果子从田间地头走到冬奥会餐桌,
甚至搭神舟十二号遨游太空,甜中带苦的滋味,倒是像极了常山人骨子里的韧劲——苦过,才懂甜的可贵。
![]()
重庆梁平柚
是梁平人刁思卓清嘉庆年间从福建引回的“金种子”。
这颗种子在梁平坝子落地生根,经两百年风雨,育出中国三大名柚之一。
刁家院子至今传着故事,
当年他尝福建柚直呼“巴适”,便折枝带苗回乡,在虎城竹林里试种,竟结出更甜更香的果子。
如今梁平虎城尖柚仍保留着“子弹头”形,果肉翠绿似翡翠,汁多无渣,酸甜中带着蜜香。
这柚子皮薄如纸,油胞细密,轻剥即开,果肉淡黄晶莹,咬一口细嫩化渣,甜中带点微麻,像极了梁平人的性子——实在又带点巧劲。
维生素C含量高过柠檬,果皮还能熬蜜饯,连枝叶都含芳香油。
每到秋深,柚香漫山,梁平人总说:“这味儿,比老火锅还巴适!”
![]()
福建仙游度尾文旦柚
清道光年间举人吴登青与莆仙戏名旦吴接母“联姻”的奇果,
吴举人从浙江带回柚苗,吴名旦栽无籽蜜柚,二人嫁接出汁多无渣、酸甜适中的新种,取“文”举人“旦”名旦之雅意,得名“文旦柚”。
1984年李先念尝后赞“度尾无籽蜜柚”,更添传奇。
这柚子真个“顶呱呱”!果形似大秤砣,皮青黄渐金,剥开见粉白或淡红果肉,细嫩化渣如含蜜,汁水足得能润喉,甜中带点俏皮酸,无籽少籽吃得痛快。
维C含量45.6mg/100g,固酸比18.1,清热润肺还降糖,是药食两用的“福果”。
与沙田柚、梁平柚并称中国三大名柚,
吃一口,满嘴是百年匠心与山野灵气,甜到心尖儿上!
容县沙田柚,甜过初恋!
![]()
广西容县沙田柚
这果子原是清朝乾隆爷亲赐的名。
乾隆四十五年,沙田村夏纪纲把家乡“羊额籽”献上,乾隆啃一口便龙颜大悦,因“邮”“柚”谐音,赐名“沙田柚”,从此成了贡品。
传说村里曾有匹老马死后葬在柚树下,次年树竟结出蜜甜果子,果底还长出铜钱状“金钱印”,成了沙田柚的标志。
这柚子皮薄如纸,肉似虾仁,咬一口汁水直飙,甜中带蜜香,常温放仨月更甜,
人称“天然水果罐头”。
容县山多水好,红壤肥得流油,加上世代传下的种植手艺,成就了这“柚中之王”。
如今,年年金秋,满山柚子压弯枝,客商挤破头来抢,甜得连外国人都惦记!
![]()
福建平和琯溪蜜柚
产自闽南琯溪畔,有五百年栽培史。
明嘉靖年间,西圃公洪灾后救活一株柚树,结出“果大如斗、甜如蜜”的无籽果,遂得名“蜜柚”。
清乾隆时列为贡品,同治帝赐“西圃信记”印章,民间称“皇旁柚”,施鸿葆《闽杂记》赞其“如侠客般豪爽”。
果形倒卵如钟,皮薄光滑似橙黄绸缎,瓤肉莹白如玉,咬一口汁水炸裂,清甜微酸回甘,不留残渣。
耐贮藏,常温存三月不坏。
富含维C、类胰岛素,能消食化痰,当地人常说“秋吃蜜柚,赛过参汤”。
如今平和种植超80万亩,年产百万吨,远销海外,
是“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堪称“果中黄金”。
![]()
所以你看,这些柚子从来不只是果子。
它们裹着千百年的霜露,藏着山坳里的月光,还有一代代人粗糙的手温。
当你掰开一瓣,那声脆响里住着商队的驼铃、孩子提着的灯笼、老人攒下的蜜罐。
甜里总带着那么点酸,像生活本身。
日子再忙,别忘了剥个柚子,
汁水淌过喉咙时,你会尝到时间熬成的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